•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小红果“链”出大产业!新疆精河头茬枸杞进入采摘季

2025-06-25 15:42:4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在新疆精河县,枸杞是独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响当当的“红色名片”。眼下,精河县10万亩头茬枸杞迎来了丰收季。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明艳的红枸杞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红宝石般熠熠生辉。沉甸甸的果实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种植户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630.jpg

  6月18日,在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种植户王磊的枸杞地里,红艳艳的枸杞鲜果压弯了枝头,工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地进行采摘作业。

  王磊种植枸杞已有31年,看着丰收的头茬枸杞,他高兴地说:“我种植的这块枸杞将近50亩,头茬枸杞今天开始采摘,2天就能摘完,预计产量有2吨多。”

  2005年起,精河县大力培育适宜本地的枸杞新品种,这也让精河枸杞在品种改良上开始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辖区广大枸杞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王磊说:“这块地种的是宁杞10号,去年亩产大概是300公斤,今年枸杞管理到位,长势非常好,估计能比去年增加100至200公斤。”

  近年来,精河县在枸杞鲜果跨省保鲜运输上做足文章,先后引进先进的电场保鲜技术和冷链锁鲜技术,延长枸杞鲜果的保存时间。同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从种、采、收、销等方面建立有机严选品牌形象。目前,全县3个枸杞鲜果加工厂以“鲜”做文章,积极开拓疆内外市场,与航空公司、冷链库、物流企业等进行合作,为鲜枸杞销售提供以物流运输为基础的产销对接服务,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枸杞鲜果“鲜”达全国,这一系列举措,也让精河枸杞和种植户实现“双赢局面”。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633.jpg

  王磊说:“村上的加工厂和县上收购点都会上门收购,我们会根据果品等级分别进行销售。我算了一下,头茬枸杞预计能收入3万元,相比去年要翻一番。”

  托里镇党委副书记杨文豪说:“我们积极推动枸杞产业升级,从传统的干果加工拓展到鲜果销售,通过与江苏无锡易氏冷链有限公司合作,以冷链运输为基础,对接长江三角区域开展销售。目前,通过政府引导与本地种植户线上直播和线下高端商超酒店销售,已累计销售枸杞鲜果11.6吨,其中集中运往上海6吨。”

  眼下,一部分枸杞作为鲜食“水果”销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被送到了加工企业。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精河工业园区内的新疆杞明星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厅摆放着枸杞原浆、枸杞挂面、“锁鲜枸杞”等多款产品。在加工生产线,加工机械有序运转,助力枸杞完成“百变之旅”。

  该公司副总经理赵玉英说:“5月31日,我们开始收购头茬枸杞,目前已经收购了200余吨。今年我们采取了两种收购方式,一种是在工厂做鲜果收购,另外就是在田间地头做鲜果的收购。今年公司创新引进了一台移动式锁鲜枸杞加工车,实现田间地头收购,既能保持枸杞的新鲜度,还能降低种植户的运输成本。”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637.png

  今年,新疆杞明星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100万元建造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还引进枸杞现代化原浆生产线、灌装生产线和枸杞锁鲜设备。“我们注重枸杞深加工产品的研发,通过与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共研发推出10个品系、35款产品。在销售方面,线下积极对接各种渠道,洽谈各地的代理商;线上与各平台、大V合作,推广和宣传精河枸杞产品,助力‘小红果’走向全国各地。”赵玉英表示。

  如今,精河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布局,枸杞产业日益壮大,生产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全县有枸杞种植合作社25家、深加工企业15家、创建了23个枸杞品牌,47家枸杞电商企业,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枸杞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图文 精河县融媒体中心 马东强 赛永杰)

编辑:吕丽明
审核:王明月
指导编辑:王镜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