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画卷中,第二师二十九团梨香社区以家教家风建设为妙笔,勾勒出一幅和谐温暖的社区图景。近年来,该社区立足自身特色,大力弘扬优良家风,以“家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党建+”筑牢家教家风根基
梨香社区宛如一座承载着深厚军垦文化的宝库。在这里,军垦第一代老职工、老党员们曾挥洒汗水,他们无私奉献、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家风事迹,成为社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让这些宝贵精神代代相传,梨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家教家风建设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工会、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协同发力,组建起一支热情洋溢的家风宣传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常态化挖掘、整理那些感人至深的家教家风事迹,走进一户户居民家中,声情并茂地宣讲家风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与道德价值。居民们在聆听中,真切感受到优良家风的独特魅力与强大作用,崇德向善的氛围在社区愈发浓厚。
不仅如此,社区还在各小区精心打造了风格迥异的“家风文化长廊”。长廊上,历史名人家训字字珠玑,社区最美家庭、优秀党员网格员的事迹吸引着众多居民驻足欣赏、学习。“能为家风建设出份力,看着社区里越来越多家庭变得和谐美满,我特别自豪!”一位志愿者满怀骄傲地说道。
党支部书记万美红介绍:“社区涵盖14个小区,住着1.1万余居民。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我们希望通过党建引领,筑牢家教家风建设根基,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家风+”培育社区文明新风
“以前觉得家风只是自家的事,现在明白了,好家风能让整个社区更温暖。我们一家人都愿意为社区出份力。”6月11日,在梨香社区“周三夜话”活动现场,78岁的闻阿姨真情流露。
“周三夜话”活动只是该社区常态化开展“寻找身边好家风”活动的一个生动场景。社区定期邀请老职工、老党员走上讲台,讲述自家的“家风故事”,分享家训家规,大力倡导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让文明新风在社区悄然生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梨香社区每年通过居民自荐、邻里推荐等方式,评选出一批“最美家庭”“优秀网格员”“优秀联户长”。这些榜样家庭的事迹在社区广泛传播,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家家争当文明户、户户争创和谐家”的良好局面蔚然成风。
居民郑大伟一家四代同堂,相互关爱,邻里关系融洽,是社区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家和万事兴,我们一家人始终牢记尊老爱幼的家训,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郑大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梨香社区充分发挥家庭在基层治理中的纽带作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共建,让“家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充分涌流。
社区制定的《居民文明公约》,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等内容一一纳入,每季度组织居民代表开展家教家风评议,营造出“家教家风,人人参与”的温馨氛围。居民吕伟感慨:“在梨香社区,我们不仅是楼里的邻居,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大家都重视家风建设,社区风气越来越好。”
在激活社区治理“家力量”的过程中,梨香社区积极与学校、企业等社会组织联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亲子互动活动,助力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成立“家庭志愿服务队”,家长带着孩子参与环境整治、助老帮扶、文明宣传等活动,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周三夜话”等活动也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大家就社区建设、文化活动策划等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让社区治理更贴合居民需求,决策更加民主。去年底,社区改建文化活动室,得到居民广泛支持。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休闲、交流家教家风的温馨港湾,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家风连社风,家和万事兴。二十九团梨香社区以深化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朝着更高效、更温暖的方向迈进,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温暖的大家庭,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巴玲军 吴新冰)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