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重要发布!未来十年 郑州国土空间这样规划

2025-01-24 17:33:17 来源:中宏网河南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河南1月23日电(记者 陈斌 门杰丹)《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国务院批复。1月2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1737612969473578.jpg

王鸿勋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郑州市副市长王鸿勋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批复明确,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是郑州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中心城区由郑州市主城区、郑州航空港区两大区域构成。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7个方面:

1737613211986210.jpg

发布会现场 门杰丹 摄

  把握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成果,到2035年,郑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3.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8.5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47.0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4.69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24.1亿立方米。

  统筹多向链接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强化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宏观引导,加强郑州都市圈跨区域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功能的合作共建,提升整体竞争力。

  构筑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基于郑州市自然地理格局,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为基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构建以“五片融合、一带一区、双核三轴”为引领,山、河、城、田和谐共生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引领战略功能的中心城区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特大城市转型发展,完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主城区、航空港区融合发展,共同构建高品质中心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统筹配置,形成覆盖全域、全民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格局,保障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合理布局,严格管控城市生态隔离廊道,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以空间优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全面强化创新空间用地保障,构建“一带引领、一核聚力、两翼驱动、多点支撑”的市域创新网络,“一带”即构建沿黄科技创新带,“一核”即培育中原科技城,“双翼”即以中原科技城、经开区为中心的科创东翼和以高新区为中心的科创西翼,“多点”即依托郑州高新区、金水区、航空港区、经开区等重要技术创新中心,汇集各类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新增产业空间重点向航空港区、经开区扩展片区、高新区扩展片区布局。

  构建高效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和提升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铁路枢纽,强化郑州国际陆港功能,提升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服务功能,将郑州市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筑牢保障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空间

  强化全域风险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全面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流域防洪排涝功能,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编辑:魏源
审核:王明月
指导编辑:韩鹏飞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