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8月16日电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又要紧盯“关键小事”。
8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省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一批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一批试点示范在全国推广,在科创改革方面累计揭榜16项国家改革任务,位列13个试点省市第3位;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9项做法在全国推广。
部门多联动让企业少跑动
营商环境是企业决定扎根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徽省主要从市场公平、民营经济交流机制、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安徽大力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定期发现归集不当行为问题线索,实现同类审批核心要素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最优,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首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模式,9项做法在全国推广。
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将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时限最短化、办事方式多元化。
截至目前,全省共精减申请材料236项,减幅54.9%,事项办理环节减幅25.4%。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68.9%,即办件占同类事项总数33%,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将组建未来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安徽省扎实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2021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两批次梳理凝练23项“小切口”改革任务清单,安徽省累计揭榜16项国家改革任务,位列13个试点省市第3位。
安徽省在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专项惠企政策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2023年以来安徽省支持重大项目超1400个,资金近25亿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7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方面,安徽省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聚力建设合肥、芜湖低空经济核心城市,推进聚变能源、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并组建以“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为主体的未来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让安徽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针对50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安徽省持续提升“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成功争取在安徽省布局建设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数量居全国第二,目前均已开诊运营。截至6月底,9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三新”项目588项,填补省内空白87项,成立名医工作室43个。
在城乡融合改革方面,安徽省以“共同繁荣”为目标,推深做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机制,推进沿江城市、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协调发展,推进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完善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机制,健全合肥都市圈合作机制等,完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努力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记者 刘小容 实习生 王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