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县锚定“建设县域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目标,以机制、设施、场景为核心抓手,推动低空经济专业化、常态化发展,累计集聚链上企业近140家,多项成果均为省市首创,相关实践成效显著。
机制筑基,构建协同化推进体系
长沙县率先搭建协同高效的产业推进框架,为低空经济发展定方向、强保障。一方面,健全组织架构,建立通用航空产业链“双链长”机制,由长沙经开区、自贸临空区负责人统筹协调,办公室设自贸临空区招商合作局;2025年7月,县发改局在全省首设县级低空经济科,专项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与重大问题协调,实现“专人专岗、专业推进”。另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与政策赋能,联合长沙经开区发布国内首个县级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新生态”分解18项任务,拟将低空经济纳入县级“十五五”规划纲要;长沙经开区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专项支持低空制造企业,同时依托县域“358”产业体系启动“1+5+1+N”基金矩阵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正加快组建。
设施筑基,打造全要素保障网络
围绕“安全飞、便捷降”,长沙县构建“空天地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安全管控上,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建成星沙城区、黄兴片区低空智联网试验区——这是全国首个全量感知多源融合平台,融合5G-A感知、低空监视雷达等技术,接入空域、气象、地理等数据,内置120余条航线规则;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平台共发现黑飞111次、协助抓捕飞手14人,实战成效突出。在起降保障上,主动衔接市级规划,启动县域低空基础设施编制,已规划1个低空综合运营保障基地、32个直升机起降点、167个eVTOL起降点,及518个覆盖医院、学校、景区的无人机起降点,“核心+多点”的起降网络逐步成型。
场景筑基,激活产业链发展动能
以“飞起来、用起来”为导向,长沙县打造六大特色场景,带动产业链成型。低空物流领域,智航飞购获全国首张、中南六省唯一运营合格证,开通22条县域航线,安全运行1.9万架次;应急救援领域,落地全省首个县级无人机应急大队,巡护12个乡镇、30座森林,监测效率较人工提升99%,应急响应缩至5分钟;智慧巡检领域,17套智能平台通过AI分析数据并推送部门,实现“一机多用”;农林植保领域,240台套无人机服务30万亩农田,减少人力30%、节约成本500万元;低空文旅领域,3家企业运营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教育培训领域,湖南首家141部航校稳定运营,鸿翼模拟机获中欧D级认证,成为湖南航空飞行员训练基地。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