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韩鹏飞)随着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京城处处涌动着创新的热潮。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年度盛会,中关村论坛始终聚焦前沿科技趋势,致力于搭建起全球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而今年,“营造具有全球创新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深入探寻北京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本网记者深入走访了多家机构。在采访过程中,全景声科技展示了其在音频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卓越成果,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龛生物”)分享了细胞制造技术的创新突破。不仅如此,政府部门及投资基金也在积极发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共同交织出北京在营造创新生态方面的生动图景,也为即将开幕的中关村论坛年会提前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 富宇 摄
全景声科技:音频技术创新引领多领域变革
全景声科技以其卓越的音频技术自主化研发成果,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园区内备受瞩目。公司创始人兼CEO潘兴德博士,在声学领域深耕超过27年,拥有丰富的科研与行业经验。曾担任多项重要职务,荣获众多国际国内奖项,并参与多项标准制定。
全景声科技开发的WANOS®三维全景声技术及完整工具链,以空间音频技术为核心,融合AR、VR、3D光场等多种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广播电视、动漫游戏等多个行业的沉浸式场景。在消费电子领域,已与小米、海信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积极布局全景声空间音频播放生态。自2017年起,WANOS全景声合作影院覆盖全国多地,合作影片众多。在内容端,与百度、腾讯等平台合作,制作了大量综艺、剧集及有声书,覆盖用户规模超亿人。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全景声科技成果斐然。与理想汽车、智己汽车等车企合作,上线WANOS全景声专区。理想汽车L系凭借超30万台的年销量,通过自研音响系统与全景声专区的头部IP有声书搭配,为车主带来沉浸式体验。智己LS6自上市以来,锁单量超28,000台,单周销量八连涨,四度蝉联周销量冠军。同时,全景声科技与东风、吉利等头部车企保持密切交流,将为更多车主提供优质聆听体验。不仅如此,公司还在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发力,与多家企业合作提供系统化全景声空间音频解决方案,已完成B轮亿元融资,成为中国数字音频技术领军企业及标准核心技术提供者。
华龛生物科技实验设备。 富宇 摄
华龛生物:细胞制造技术推动产业革新
华龛生物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力量,在活动中展示了其在三维细胞制造方面的领先技术。公司于2018年由清华大学医学工程学院杜亚楠教授科研团队领衔创建,核心技术源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及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支持。
华龛生物董事会秘书韩雪介绍,华龛生物打造的原创3D细胞智造平台,为细胞药物及其衍生品生产制备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规模化解决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与密闭式操作。公司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疫苗生产等上游工艺开发,在再生医学、类器官及食品科技等领域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025年,华龛生物助力多家客户完成干细胞新药IND申报并获批,其百亿和千亿工艺更助力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
在商业化进程中,华龛生物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立,参与多项团体标准制定。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过亿,获得近130项专利成果,核心产品获得多项国内外药用辅料资质。拥有5000平方米的研发与转化平台,包括先进的细胞技术平台和GMP生产平台,并在上海设有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持续融入全球生物产业新业态。
模拟空间站场景。 富宇 摄
职能部门:科技金融全方位赋能创新企业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处四级调研员陈静介绍了政府在推动科技金融工作方面的举措。一直以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创业投资、科技信贷、资本市场等方面,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在支持政策上,会同多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政策举措,2024年印发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新设立基金落地、鼓励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支持企业挂牌及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等。在创业投资领域,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新设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千亿元,投资众多高精尖领域项目;设立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合作子基金众多,投资大量企业;还设立全国首支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在科技信贷创新方面,推进与商业银行合作,未来五年将为科创企业新增巨额授信额度及服务授信企业数量,同时推动科技保险任务实施及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落地。在资本市场方面,实施企业挂牌上市培育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登陆多个板块,打造资本市场“中关村板块”。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探索科技金融政策创新,深化信贷和保险创新,增强创业投资活力,完善挂牌上市服务体系,服务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机构负责人介绍金融助力北京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富宇 摄
顺禧基金:资本助力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北京国管顺禧基金首席科学家陶斌武介绍了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自2023年以来,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国管指导下,顺禧基金作为四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人,秉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理念运作。截至2月末,已完成超900个项目筛选,累计投决超百个项目,投决金额约100亿元。
四支基金围绕国家高精尖产业战略和北京市产业规划,聚焦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新材料四大行业,成功投资布局多个细分赛道,支持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科学家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及知名产业公司高管创新创业企业。通过有序推进项目产业落地,支持科创企业在京发展,填补了国内产业技术空白。支持健康、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顺禧基金充分发挥市级基金“压舱石”“放大器”作用,截至2月末,通过多家基金投资联动撬动股权资金超200亿元,实现投贷联动综合放大倍数近3倍,协助近20家被投企业申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同时,秉承“投资人+创业伙伴”理念,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产业赋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业务协同与市场拓展。未来,顺禧基金将继续加大对早期孵化、原始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配合市区联动机制,为北京科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北京在培育开放创新生态方面的多元实践与积极探索。从企业的技术创新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再到资本的助力推动,各方协同合作,正逐步构建起具有全球创新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将创造更多辉煌成就,在全球创新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