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2月21日电(记者 韩鹏飞)2月17日,北京寒意未消,但民营企业座谈会现场却涌动着澎湃的热情。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代表之一,在会后难掩激动的心情,“我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我们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前景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这句话不仅是他对团队的信赖,更暗含了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逆流而上的雄心壮志。
座谈会次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金隅智造工厂的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这座外表低调的灰白色建筑内,藏着中国商业航天最前沿的“星辰密码”——低轨宽带卫星、柔性太阳翼、相控阵天线……在这里,银河航天公共关系经理李春潮与测运控系统负责人张宏斌,向记者介绍了这家“独角兽”企业如何以创新为引擎,在太空书写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
从“太空路由器”到“卫星工厂”
推开方舟实验室的金属门,记者被一块薄如蝉翼的黑金面板吸引——这是我国首款卫星上搭载的柔性太阳翼全尺寸初样产品。展开后长达9米的太阳翼上,数千片太阳能电池片如鱼鳞般精密排布。“当卫星进入太空,它能像折纸一样展开,为整星提供充足能源。”李春潮轻触太阳翼表面,超薄复合材料的特殊纹理在灯光下泛起涟漪。
柔性太阳翼样品。 摄影 富宇
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卫星通信载荷。李春潮拿起一块平板电脑大小的银色组件,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的相控阵天线,能让卫星像‘太空路由器’一样精准传输信号。”他指着卫星模型解释道,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翼阵合一”卫星通过将原本分开独立的、面积都很巨大的天线与太阳翼合二为一,可以使卫星能效更高,它将用于支持未来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通信需求。
实验室另一侧,工程师们正在加紧进行新型单机研发工作。银河航天通过构建国际领先水平的通信载荷、星载计算机、太阳翼等核心单机配套研制能力,并在南通建设卫星智慧工厂,具备年产卫星100颗以上的研制能力,可将卫星成本降至现有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银河航天灵犀03星模型。 摄影 富宇
实验室的玻璃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标记着银河航天“小蜘蛛网”试验星座应用测试落地的区域。当李春潮的手指划过东南亚时,他提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我们的技术已经‘出海’了。”
从泰国热带雨林到香港摩天大楼
测运控中心大屏上,一颗卫星的轨迹正划过东南亚上空。2025年2月10日,中国卫星互联网领军企业银河航天与泰国主要运营商True Corporation Public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True Corporation)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与验证,探索更多卫星应用场景,携手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
测运控中心大屏。 摄影 富宇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此次合作既是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中泰数字经济合作的有益探索。
据了解,银河航天将为True Corporation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技术支持,解决泰国偏远地区网络覆盖难题。“这是我们航天通信技术的首次‘出海’。”张宏斌向记者展示了一段测试视频:位于泰国东部罗勇府偏远地区的养老中心的老人首次使用卫星互联网进行远程问诊。视线北移,1月20号,银河航天在香港完成一期低轨宽带卫星演示站的建设,成为首个在香港建设低轨宽带卫星通信演示站的内地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与合作伙伴在香港完成低轨宽带卫星的通信测试。此次测试实现了低轨宽带卫星Ka频段端到端星地通信,已完成双向各30Mbps速率的在轨实测,实现高质量连续畅通的卫星互联网视频通话。
李春潮告诉记者,“银河航天是我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卫星制造商。公司构建的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已完成多项我国首次的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
银河航天粤港澳大湾区业务负责人李小天表示,随着银河航天在香港低轨宽带卫星演示站建设的持续深入,将为香港卫星互联网与6G发展提供重要的测试环境和科研平台,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航天通信领域,银河航天的“杀手锏”之一在于其自主研制的星载相控阵天线和通感算融合算力平台。李春潮用手机打了个比方:“就像给每颗卫星装上了‘智能大脑’,让卫星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传输的搬运工,变成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自主任务规划的智能机器人。”
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太空基建者”
在银河航天测运控中心的大屏上,密密麻麻的红绿光点在环绕地球的卫星轨道上运行着,这是银河航天测运控系统技术团队监测的卫星实时运行轨迹。张宏斌轻触屏幕,调出了一个正在“过站”的卫星的实时数据。上百项技术参数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让工作人员非常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前卫星运行状态,以及任务执行情况。
作为国内领先的民营测运控系统,银河航天的“智慧大脑”目前正同时监视和管理着20颗在轨卫星。“我们开发的监测管理平台,目前已经迭代升级到第三代了,引入AI算法,使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人员实时‘盯屏’的工作量。卫星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系统还能自动的根据异常等级将相关参数信息通过短信或语音电话的形式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张宏斌透露,目前团队正结合不断积累的卫星在轨管理经验和银河星座建设需求,优化升级系统功能,未来可实现对卫星更加精准的监测、更加自动化的异常处置以及更加高效的运营管理。
工作人员密切监测卫星运行情况。 摄影 富宇
“我们在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商业航天机制灵活、迭代迅速、星地一体设计等优势,为整星集成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卫星平台继承了银河航天在轨遥感平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设计特点,具备自主轨道维持、自主健康管理、多任务自主业务运行能力,可实现‘一键式’在轨智能管理,极大降低了使用者在轨运行管理的工作成本。”张宏斌的讲解中透着中国工程师特有的务实。
2025年1月17日12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路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天路一号卫星是由银河航天抓总研制的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遥感卫星。
工作人员讨论业务。 摄影 富宇
据银河航天执行总师习斌介绍,临边遥感是空间大气遥感的新型探测模式,将为我国开展自主卫星通信及导航保障、浮空平台投放与应用等提供实测数据,数据产品可以为我国大气模式的精确构建、环境变化的机理以及电离层模式研究提供支持。
面向未来,徐鸣表示,“银河航天将继续加油。我们相信爱拼才会赢,争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太空基建者’,继续推动大国重器级别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并将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助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