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精神,对照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以更开放的视野谋篇布局,以打造中国建筑类高职教育国际化为目标,以“国际化+数字化”为动力,多措并举、深化特色,努力推动国际化合作办学事业取得更深层次突破,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一、开拓合作办学“试验田”
学校自2012 年开展合作办学以来,项目不断拓展,至今已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建筑设计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罗耶斯特文理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经过多年建设,三个合作办学专业已引进美国、加拿大的优质课程,并与学校的特色专业有机结合,将课程设置本土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经过多年培养,我校毕业生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可。学校开设各类学生出国境访学、研学、实习等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学校还通过“一机构+双贯通”的模式,打造中欧、中美、中韩三条跨国专本贯通渠道,为学生提供跨国升学通道。
二、打造职教联盟“样板区”
2019 年10 月学校与菲律宾八打雁州立大学、唐·博斯科大学签订共建中菲“一带一路”建筑技能人才丝路学院和建筑职教联盟协议。双方携手中国和菲律宾,乃至亚太地区的建筑职教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推动专业建设和职业标准建设,推广现代学徒制,开展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丝路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重点合作。学校对接丝路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建立中菲职教共同体,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的建立提供经验。
三、建立优质共享“资源库”
学校坚持长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努力,国际化课程已初具规模。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已引进外方课程38 门,立项两批共16 门双语课程和7 门国际元素微课程。2020 年7 月,学校建立“一带一路”建筑技能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通过建立在线开放双语课程,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后续学校拟将通过菲律宾名师课堂、海外合作学校网络课堂等方式,推进“国际化+数字化”教学模式。
四、找准交流互鉴“增益点”
学校充分发挥在建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培训上的优势,结合亚太地区小水电培训中心援外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携手推进中华建筑文化对外共享。2019 年4 月,学校与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用人文交流和课程培训推进中华建筑文化对外共享。同年10 月,学校与美国路创电子公司签约共建“高职院校楼宇电气智能化专业提升项目”,以国际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标准制定、教材编写、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开发等,共同提升高职院校楼宇电气智能化专业内涵。
五、构建人才汇聚“新高地”
为了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校每年开展教师短期出国境交流、3 个月以上访学、师资培训等出国境项目十余个,为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多层次的交流机会,为优质教学和管理注入前沿活力。2019 年,学校共派遣11 批次42 人次优秀骨干教师赴德国、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长期访学和短期交流。共派遣4 批次共计44 人次优秀学生赴美国、德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研修学习。相比2018 年,师生团组数和人数明显提升,形式涵盖了访学、培训、访问、授课、实习、研学、游学等,交流国别和地区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
六、贯通开放融合“生命线”
双向合作、互惠共赢才是国际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建设战略目标,实现协同育人。2019 年,首批菲律宾籍留学生进入学校经管系学习,学校围绕“中国文化+专业技能”模式,开发契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培养课程,打造有特色高质量的中菲留学示范项目,为菲律宾和在菲中资企业培养了一批说中国语言、懂中国技术、爱中国文化的优秀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2019 年12 月,首个菲律宾丝路学院,即中菲“一带一路”建筑技能人才丝路学院在八打雁州立大学落成,学校开始探索海外办学。2019 年12 月,学校选派3位优秀双语教师赴菲面向丝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等课程的授课,受到了菲律宾师生的热烈欢迎。2020 年,该项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同时,学校积极对外输送建筑技能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优秀文化,为全球合作交流贡献“建院方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