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产教融合领跑者成就展
  • 中宏网首页 >
  • 产教融合 >
  • 产教融合领跑者成就展 >
  • 正文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纪实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体制,高质量打造发展共同体

2020-10-26 17:00:36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设行业,坚持拓展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动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服务浙江省建设行业转型升级,为浙江省从“建筑大省”到“建筑强省”转变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政府主导,构建产教融合新体制

依靠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依托建设行业,构建浙江省省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理事会、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部等的“政府引导、四层架构、一体多元、开放融通”的四方联动体系。

依托四方联动体系,实现整合政府、行业、企业、院校、校友和国际资源,为政府建言献策、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院校共建共融、校友互动互赢,国际资源引进内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开放融通产教融合八方助力办学新格局。

图片1.png

图1  政校行企四层组织架构体系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组建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任理事长,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副理事长,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1个设区市建委(建设局)为常务理事的“浙江省建设行业促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等相关管理规定。

理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学院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出台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整合挖掘建设行业各方资源,搭建校地、国际合作平台,表彰奖励校企合作各类先进等。多年来理事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统筹行业资源,指导学院整合政行企等社会资源,鼓励政校行企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多方力量,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合作,提供政策保障与行业支持,为培养高素质建设类人才,提升本行业人才水平提供保障。

图片2.png

图2  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理事会组织结构

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指导,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浙江省省建设职教集团已成为学院拓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去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示范性职教集团,正在申报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

学院作为“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单位以及职教集团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在四层架构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体系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部署建立了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艺术系、城市建设工程系、人文与信息系等5个系校企合作部,实施系主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系校企合作部主任,系部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与全面共建。

二、行会统筹,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行业企业需要和自身专业特点,创新实践了四种一体多元的“1+”系列合作育人模式;服务建筑名企需求,成立5家“1+1”企业学院,共同培养专业性强的技能人才;为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学院联合行业协会以及协会下属“X”家企业成立7家“1+1+X”行业联合学院,校行企三方共同培养;为打通中高职一体化立交桥,学院与中职院校以及企业共同成立了3家“1+1+1”中高职一体化合作体;同时,学院还以专业为基点协同“X”家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4家“1+X”专业发展联盟体。通过不断深化“1+”系列合作办学,学院育人成效持续提升,今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育人50强”。

图片3.png

图3  “1+”合作育人模式

联合行业协会组建“1+1+X”行业联合学院,为中小型建筑企业解决人才及技术需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其核心是将行业联合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统筹作用。

 “1+1+X”行业联合学院,由“1家高职院校、1家行业协会,X家中小企业”联合组成,校行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主要为行业中小企业解决人才及技术需求。行业联合学院设置理事会、院务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组织架构,实现七个统筹。

图片4.png

图4 “1+1+X”行业联合学院运行模式

一是统筹组建行业联合学院组织机构。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1+1+X”行业联合学院理事会和院务会,并由行业协会会长担任联合学院院长,校行企共同成立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小组、专家小组、教学管理小组,由行业协会统筹协调学校和企业等各方主体,有效避免了学校牵头协调整合的被动局面。

二是统筹遴选行业龙头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统筹,坚持“实力强、规模大、合作深、保障稳”的标准,遴选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组建基于“1+1+X”行业联合学院的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群,为校行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三是统筹协调校行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由行业协会统筹企业和学院三方共同出资,共同签署校行企开展人才培养协议,并制订系列管理办法,及时协调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师傅、统筹安排学生实训场地等,以及协调校、行、企之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四是统筹开发优化教学资源。由行业协会牵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师傅等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标准,开发教学资源等。并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同行业协会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将行业协会的优质教学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

五是统筹组建行业联合学院师资智库。坚持“道德优、技术硬、经验丰、口才好”的标准,统筹联合学院的专家遴选,与专业教师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专家智库,即能把“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来”,又能把“学院的一线专业教师走出去”,建立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双挂双聘机制,健全了双导师制。

六是统筹行业实践、证书考核。由行业协会组织对共同培养的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认证考核,一方面是认证考核同企业真实需求一致,另一方面也使认证更具有权威性。通过的认证考核的学生获得由行业协会颁发的专业能力认证证书。

七是统筹校企协同互融。由行业协会统筹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举办技能大赛、或共同举办“校企融合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充分融合校行企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三、育人为本,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探索实践了校行企一体育人、招生就业一体操作、培养需求一体衔接、教学生产一体联动、教师师傅一体协同、毕业就业一体实现的多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新格局。一是以满足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人才紧缺的“1+1+X”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以满足产业细分需求、特需人才紧缺的“1+1”基于企业定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满足学生差异性成长需求、中高职协调发展的“1+1+1”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已有的“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联合学院”,遴选联合学院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幕墙有限公司等6家浙江省内幕墙龙头企业,组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群,开展“1+1+X”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构建“三四二四”人才培养路径,即学生(学徒)学习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岗位课程三类课程,完成识岗、轮岗、专岗、顶岗四个步骤,经学院和企业考核、协会认证合格,颁发毕业证书和行业实践认证二本证书,推进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个层次的职业能力和身份转变。

图片5.png

图5“三四二四”人才培养模式

 “1+1”基于企业定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定向、前置化培养为出发点,根据产业细分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培养,采用定制化课程、适岗化体验使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实现人才能力与岗位胜任力匹配。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企业岗位需求,构建“双螺旋、双通道”人才培养路径。“双螺旋”指学校本位学习知识体系上升螺旋和企业工作本位学习技能体系上升螺旋,“双通道”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能力、兴趣、爱好设置学生成长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

图片6.png

图片6-1.png

图6 “双螺旋、双通道”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五年一贯制学生升学与就业差异性成长需求,试点高职、中职、合作企业三方“1+1+1”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主体、三融合、五阶段”的人才培养路径,即确立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结合高职、中职的实际条件及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运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将“高职、中职、企业”三方深度融合,共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及其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中职学生到学徒、高职学生、准员工、员工五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片7.png

图7“双主体、三融合、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技引领,凸显产教融合新价值

学院紧紧围绕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贡献学院价值。

与浙江省内特大型建筑业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绿色建筑技术工作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坊、现代建筑产业化工作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坊、建筑BIM技术工作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坊、地下空间技术工作坊、新型建筑技术工作坊、服务“一带一路”工作坊等9家建筑科技创新工作坊及城乡规划、岩土工程、建筑节能、智慧城管、新型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等6家科技创新研究所,推动建筑业技术革新,提升建筑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建筑科技创新源。

与企业共建27家研发中心,分别服务其中的4家、6家成功创建市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横向服务332项,编制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7项和省级以上工法20项,制定浙江省级智慧城管规划方案6部,打造建筑科技应用源。

学院充分整合国际校企合作资源优势,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理念,搭建行业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国际交流展示平台,围绕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建筑节能、生态建筑的主题,搭建行业企业技术展示台。联合德国萨克森州建筑业促进协会、德国堡密特公司以及浙江省内相关协会和名企,共建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为主体的生产性实训中心,为建设类相关专业人才实训、技能鉴定提供服务,打造国际技术引进内化源。

充分发挥学院信息资源优势,与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辅导站或文化大礼堂开展合作,建设社区流动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当地社会民众的学习需要;与建筑业行业企业合作,遵循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原则,建设企业流动图书馆,充分发挥学院建筑技术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满足企业文献信息查询需求,打造建设行业信息服务源。

通过打造服务社会的四大源头,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已连续4年荣获全国高职教育“服务贡献50强”。

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人人出彩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高水平意识,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打造发展共同体,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全力打造具有“建设特征、浙江模式、中国典范、国际要素”的建设类职业教育中国名校。

编辑:葛爽爽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