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企业信用
  • 中宏网首页 >
  • 信用 >
  • 企业信用 >
  • 正文

纵深推进“信用代证”改革 中关村信促会传递企业期待之声

2025-08-28 16:45:39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刘雪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中“推进信用报告深度应用”的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于2025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宏网《信用会客厅》栏目近日组织召开题为“落实惠企便民重要举措纵深推进‘信用代证’改革”的专题交流研讨会,凝聚智慧共识,助力改革冲刺。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关村信促会)秘书长徐兴华应邀出席并参与研讨。在回应企业端对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机制有哪些迫切期待这一问题时,徐兴华秘书长结合一线服务实践,从四个维度分析了企业诉求:

  中宏网记者:企业端对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有哪些迫切期待?

  徐兴华秘书长:从我们长期服务企业的实践来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构建的背景下,企业对专项信用报告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的期待,本质上是对“信用价值跨区域兑现”的迫切诉求。这种期待既源于经营中的现实痛点,也承载着对公平市场环境的深层渴望,具体可从四个维度清晰感知:

  一是期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反复申请”转向“一次申领、多地区认可”。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日益广泛,在不同省份开展业务时,可能需针对同一信用事项重复提交材料、接受评估。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恰恰就能破解这一困境。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跨区域经营活动时,只需要提供一份信用报告,即可替代过去需要提供的一摞证明文件,大大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了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是期待“信用价值”从“区域局限”转向“跨域流通、全域赋能”。专项信用报告作为企业的“数字信用名片”,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具备同等效力,那么将会看到:在融资时,金融机构可依据标准化报告快速评估风险,无需因地域差异重新核验;在项目合作中,合作伙伴不必因信用标准不统一而疑虑;在政策申报中,各地政府部门能认可同一套信用依据,在招投标、申请优惠政策等场景中,帮助企业提升企业信用可信度,增加中标机会。这种“信用价值跨域流通”,能让守信企业的优势真正突破地域边界。

  三是期待“市场规则”从“区域分割”转向“标准统一、公平竞争”。当前,地方信用评价标准的差异,成为隐性市场壁垒的重要表现。企业期待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的核心是盼着一套统一的信用评价“通用语言”:无论是基础指标还是行业指标,都能实现“度量衡”统一。这意味着,企业能够真正凭信用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不确定性。

  四是期待“信用意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积累、长期受益”。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有利于形成“信用积累越扎实,市场机会越广阔”的正向循环:守信行为不仅能在本地获得便利,更能在全国范围内转化为融资优势、项目机会、政策支持,从而推动整个市场从“重资质”向“重信用”转变,促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推动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从行业协会视角看,这些期待的本质,是企业希望信用真正成为“打通全国市场的通用货币”。当专项信用报告实现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时,不仅能为企业减负赋能,更能让“守信者畅行全国”的市场生态加速成型——这既是企业的迫切诉求,也是信用体系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价值所在。

编辑:刘雪馨
审核:王明月
指导编辑:韩鹏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