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以前跑断腿、盖满章才能凑齐的证明,现在打开电脑和手机点一点,一份报告全搞定!”提及近期办理业务的体验,在京创业的王先生连连点赞。这背后,是北京持续深化信用报告应用、破解证明开具痛点的扎实实践——自2023年9月推行“信用代证”工作以来,“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的便利已惠及万千企业;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北京正式将“专用信用报告”更名为“专项信用报告”,并再次优化升级服务,让这份便利变得更全面、更可靠、更贴心。
一、替代领域“扩围”:拓展至45个领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从上市融资到政府采购,从资格审查到商务合作,需要证明‘合规性’的场景,现在基本都可以使用专项信用报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信用报告的“替代版图”正不断扩大,精准对接企业多元需求。
回溯2023年,专用信用报告率先在市场监管、公积金等20个重点领域“试水”,让企业在上市、融资等金融活动中告别了繁琐的证明开具流程。2024年,报告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从替代领域到适用主体实现“提升扩容”。而2025年的升级更是“加力加码”:查询事项在原有行政处罚信息基础上,新增财政、社保、应急、市场监管等7个领域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查询——“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亦或是存在于“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都能在报告中清晰呈现;报告新增教育、商务、法院执行3个关键领域,覆盖领域拓展至45个。
如今的专项信用报告已构建起“全场景覆盖”的服务网络:从公共管理类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政策支持、评先评优,到金融商务类的融资授信、招标投标、商务合作,再到三方服务类的尽职调查、三方评估、公证服务,企业办事再也不用为“证明难”犯愁。
二、夯实数据基础:打破“信息孤岛”,报告权威又靠谱
报告好不好用,关键看数据扎不扎实。北京市充分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在原有信用信息归集基础上,持续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将7类严重失信名单纳入报告——包括应急领域的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社会保障领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税务领域的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统计领域的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法院执行领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场监管领域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财政领域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有效提升报告的权威性。
“这些数据直接来自监管部门,信息全面、实时更新,相当于给企业的‘信用画像’装上了‘高清镜头’。”某机构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份报告,我们在开展评优评先资质审查时,效率大大提升,“数据准了,我们放心,企业也省心。”
三、服务体验“升级”:“三端两码”在手,办事“零跑腿”
“线上点一点就能下载,线下大厅也能打印,给合作方发个核验码,对方一扫就知道真假,太方便了!”这是不少首都企业对专项信用报告服务的直观感受。
基于近两年报告出具终端的服务实践成效,北京持续优化“三端两码”服务体系,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三端”即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企业可通过“信用中国(北京)”网站、“京通”小程序、北京市政务服务网随时查询下载专项信用报告,也能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一体机现场查询、打印;“两码”则让报告使用更便捷——“核验码”供第三方扫码快速验证报告真伪,“授权码”可直接向合作方开放报告查询权限,实现“一码通行”,从根源上避免了报告伪造、变造的风险。
从“减证明”到“优服务”,北京专项信用报告的每一次升级,都瞄准企业办事的“急难愁盼”。未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这份“信用名片”将更精准、更智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注入动力,让首都企业真切感受到“信用越好,办事越顺”的便利与温度。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