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优化停车设施供给与布局,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推进老城区、学校、医院、商超、农贸市场等区域的公共停车设施“改扩建”和“平改立”,着力破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在动态调整路内停车泊位方面,安徽省计划自2022年至2025年底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3万个以上。截至2025年5月底,已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65.49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7.97万个。安徽省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布局、道路等级、交通流量特征等因素,按照“一路一策、一位一研”的原则,科学施划并动态调整路内停车泊位,力求精准匹配实际需求。
各地结合实际,精细配置路内停车资源。因地制宜优化泊位使用管理,推动路内停车资源高效流转与精准供给。比如,合肥市修订《合肥市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建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后,同步取消周边200米范围内路内泊位,推动“还路于行”。
在提升停车资源周转效率方面,安徽省着力破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会同各职能部门,持续抓好城市停车管理,进一步优化停车设施供给与布局。充分挖潜利用广场绿地、地下人防工程、交通设施用地等有限空间资源,增设公共停车泊位。
提升智慧停车管理水平,推动“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高效协同。细化停车分区管理,大力推广错时共享停车模式。推进停车诱导、共享利用和无感支付,有效提升停车资源周转效率。支持智能停车产品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停车管理效能。
推进违法停车综合治理,科学规划设置人行道停车位,兼顾停车需求与行人通行安全。在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物理隔离设施,遏制机动车违规占道行为,保障行人的路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