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2月27日,2025年北京市的首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策源地——中关村举行。此次座谈会聚焦人工智能产业,12家人工智能领域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共同探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这12家民营企业颇具代表性,其中一半以上是2020年以后才成立的企业,堪称代表最新产业趋势的“生力军”。它们涵盖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包括基础设施、算力服务等重要领域。例如面壁智能于2022年成立、生数科技和清程极智于2023年成立等,尽管这些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但各创始团队在大模型研究方面都有着多年的积累。
座谈会上,气氛轻松且开放。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简单开场后,企业家们成为主角。没有发言顺序的限制,时长和内容也不受约束,企业家们可以自由地举手发言,听到感兴趣的话题还能进行补充和延展。面壁智能公司联合创始人雷升涛率先发言,他没准备发言稿仅列了提纲,却能把自己关于大模型支持政策要更灵活等7点想法阐述得十分透彻,这些想法均源于企业成长中的实际“烦恼”。百川智能公司副总裁孙彦新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这些新成立的企业虽然年轻,但背后依托的是中国尤其是北京多年来积累的算法工程人才。
此次座谈会给企业家们带来的共同感受是“清醒”。尽管当前大模型热度极高,但企业家们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并指出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在近4个小时的座谈会中,相关部门参会人员更多的是倾听,他们认真记录下企业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了几十页。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一个“闭环”的会议,部分问题当场就得到了回应。杨秀玲表示,北京将在长期性耐心资本投入、人才服务保障、终端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且围绕算力保障、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领域研究细化支持举措。针对会上提出的问题诉求,相关部门将主动对接,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协调推动解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