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以“绣花功夫”推进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展示“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会客厅。近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到访永庆坊,对街区焕发的活力表示高度赞赏。永庆坊的改造经验,不仅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掀起了一股提升城市环境宜居水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潮,永庆坊作为一个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片区,在提升片区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和历史文脉保护方面奋勇当先,走出了一条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和老城业态升级的新路子。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独具粤韵情调、彰显岭南文化的最美历史街区。荔湾区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更新模式,推动街区活力再现。永庆坊一期于2016年完成,二期于2019年实施改造工程,共分8个片区推进,目前已完成大部分片区的改造工作。
“保护+更新”一体推进,展现街区活力。永庆坊将岭南历史文化资源与商圈、旅游街区等串珠成链、连片成面,从艺态、形态、业态等方面进行升级,形成既有岭南历史文化风情特色,又融合国际潮流和时代需求的新消费场景。尊重居民意愿,合理补偿安置搬离居民,扶持留下来的居民自主更新及参与街区经营活动,实现文化复兴和产业提升。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提升服务水平。上线“永庆坊导览小程序”线上地图,融全域地图、游览攻略、语音讲解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游逛体验感。引入丰富的艺术展览,打造城市文艺新地标。联合广州市导游协会开展“读懂广州”导游专业志愿服务队(永庆坊站)第二批志愿者培训,为游客提供定时定点的导游专业志愿者讲解服务。
“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实现基层善治。成立永庆坊片区管理委员会和基础建设、容貌品质提升管理、文体活动、安保交通秩序联勤等4个专班,统筹做好片区城市管理、市政基础建设、社会治理、交通秩序、节假日安保、文化活动等工作。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成立“永庆平安”“平安如意骑队”等“广州街坊”品牌队伍,组织辖区群众、商户、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开展各类治安巡逻、平安建设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
永庆坊在建筑修缮上充分重视“新”“老”融合,保留原有“三横五纵”的街区格局,以老建筑传统历史风貌实施立面修复,内部结构先鉴定再加固,更好更细保留老建筑风貌特色。永庆坊保留老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其中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83处建筑遗产、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予以保留,完成侨房修缮11处,还原1.2公里骑楼街传统风貌。
在文化传承上,永庆坊打造了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成立广州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广彩等10个非遗项目进驻大师工作室,增强非遗生命力影响力。成功创建省级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
在环境优化上,永庆坊街头巷尾遍栽绿植,增设了港湾停车场,星级标准升级公共洗手间,规范城市家具、亮化灯光照明,建筑立面的防盗网、雨棚、空调机架统一风格,“三线”下地解决了老旧线路和强弱电混搭现象,大幅降低电气火灾隐患,完善街区消防设备,增设小型消防站,配备消防管理员,提升街区消防应急防控能力和加强街区消防安全管理。
在业态提升上,编制了永庆坊二期业态布局规划,以历史人文融合都市生活,以产业重构方式体现时尚活力,导入非遗文化展示、创意办公、餐饮民宿和商业配套等四大业态,引入“三雕一彩一绣”及粤剧粤曲等非遗文化工艺品、广州老字号及时尚轻餐饮文化、岭南特色风情民宿等新兴业态,完善交通停车设施,提供210个机械停车位,有效缓解老街区停车难问题。
永庆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为广州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里,老城市的记忆得以保留,新活力的注入让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