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聚焦“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应对之策——中美竞合之道与再全球化大趋势”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场在线研讨会于17日下午圆满召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是徐洪才发言:
中美贸易战不仅关乎中美两个国家,它已经搅乱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未来走势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一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创造一些确定性的机会,这是当下最迫切的一个现实话题。围绕这个题目,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分析
特朗普单方面挑起全球贸易战,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它表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不能再用旧的思维来理解当下现实。特朗普此举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虽然见仁见智,但我认为,其目标直指美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三大难题: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债台高筑、产业空心化。特朗普试图通过非对称性加征关税,倒逼贸易伙伴与美国实现贸易上的相对平衡。通过征收关税弥补财政亏空,并倒逼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一石三鸟”“一箭三雕”。但是,这种做法简单粗暴,且成效存疑。
特朗普对全球各国加征关税,包括一些盟友和对美贸易逆差国家,如澳大利亚,这进一步暴露了美国霸凌主义本质。全球局势因此大乱,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将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调低了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测,从原先的3.2%降至2.8%;WTO也调低了全球贸易增长预测,可能出现负增长收缩1%;跨境资本流动FDI也是负增长。世界经济本就低迷、动力不足,贸易战更是雪上加霜,对供应链的破坏以及对未来国际体系的破坏都是确定无疑的。
中美贸易战已经开打,短期内想让特朗普彻底撤回所有不合理的加征关税很难。现在缺乏对话和谈判的氛围,特朗普采取极限施压的野蛮做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各国表现参差不齐,一些对美国依赖性较强的小国采取了妥协性应对,但特朗普对此并不满意。整个国际体系有可能被特朗普各个击破,而中国则旗帜鲜明地保护自身的合理利益,理性应对。
中美贸易战的破坏性是确定的,我们不能低估,尤其是沿海城市如广东、浙江等外向型经济对美国出口市场依赖性较大的省份,相关民营企业、出口企业压力巨大,很多已经停工停产。下一步也可能面临大面积失业的问题,这对我国宏观经济将产生重大冲击,这种冲击预计在二季度、三季度以后显现。尽管一季度宏观数据超预期,增长5.4%,但我们应清醒地估计到这种冲击的确定性。
此外,中美贸易脱钩的风险是存在的。我们一年出口到美国5000多亿美元,如果一下子归零或大幅减少,能否完全靠出口转内销来消化?这是存疑的。从其他地方另谋出路也很难。特朗普还试图倒逼与我国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国家如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等选边站队,这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风险。对此应有思想准备,最大风险则是美国联合中小国家共同对付我们。
然而,特朗普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时间对他不利,他想速战速决很难,于是他缓期90天普遍加征关税,从全面出击转向重点突破,矛头指向中国。当前,美国股市、债市、汇市出现“三杀”状态,特朗普面临华尔街高科技公司市值缩水、资本外逃、美元信用崩溃等挑战。6月份也将有超过6万亿美元的美债到期。联邦政府债券需要借新还旧,市场利率上升,需要美联储降息配合;加之共和党内出现意见分歧,今年财政预算在参众两院受阻;纽约州、加州州政府已对特朗普团队非法加征关税提起了法律诉讼,全国上下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二、灵活机智、趋利避害,开展外交和国际合作
特朗普火急火燎,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但也不能有幻想,因为特朗普此次是要彻底解决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解决其贸易逆差、财政赤字、制造业空心化等历史性问题。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事件,我们要挖掘、发现确定性的机遇和机会,同时看到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之间的动态转换和变化,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不确定性,强化、增加、创造新的确定性。
从中国角度来看,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要退缩,“投降主义”没有出路。要勇于斗争,旗帜鲜明地跟美国探讨解决贸易战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基调,我们在策略上也要灵活机智、趋利避害。
(一)多边层面
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美国不合理的加征关税予以谴责,最好能动员联合国各国形成一个决议。
在G20层面上,凝聚共识,最好能形成共同声明,谴责特朗普破坏多边国际合作体制的行为。
(二)双边层面
经略周边,巩固外贸基本盘。如深化与RCEP、东盟十国、中日韩之间的合作;深化与美国传统盟友之间的经贸合作,特别是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与德国、法国、英国等核心国家展开多层次对话;加强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合作;巩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本盘。
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建议以双边的零关税来应对特朗普不合理的加征关税。尽可能把中间地带的朋友拉到我们身边。
三、多措并举,确保国内经济基本稳定
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一季度表现非常好,反映出去年年底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未来受到外部冲击,经济可能会出现短期波动,我们应积极应对。
(一)定点帮扶重点企业
出口转内销:平台公司要积极工作;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性补贴。
拓展海外市场:瞄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找到新的市场;企业调整结构、转产,平稳过渡。
定点帮扶、稳定就业: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尽快出台新的纾困政策。
(二)推动内部改革,重新布局
考虑到经济的固有结构性问题和矛盾,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贡献率。制定中长期目标:每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一个百分点,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国际平均水平60%;每年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一个百分点。
随着美元体系的崩溃和美国国家主权信用的动摇,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有战略思考。提出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提升到与人民币在SDR特别提款权中的比重大致相当的水平(约12%);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与中国GDP占全球GDP比例大体一致。
到本世纪中叶,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三)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安全、以我为主的国家战略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是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上出口这两块共70多万亿,其中出口产品和服务占了整个市场的销售大概1/3左右。通过几年努力,要改变这种格局,第一步目标降到1/4,即3/4的产品我们自己消化,1/4的产品到海外找市场。
二是出台短期刺激政策,长期聚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市场回暖,可考虑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如推出2.0版本的城中村改造或城市更新计划,增加相关投资(如8万亿元),三年完成。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解决资金问题。
扩大消费: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进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如划几万亿补充到社保基金,从根本上从制度层面保证出口转内销,在内销市场能有购买力。
未来十年把现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8亿,改变哑铃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为橄榄型的结构,扩大消费潜能,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把公平竞争、竞争性政策置于基础性地位。国有企业在大国重器、国家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多数竞争性领域主动撤退、压缩规模,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深化机构改革,减少党政机关机构编制和人员,大幅减轻财政负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今年应着力推动重点改革落地见效,同时谋划如上述提到的几项重大改革,在“十五五”规划乃至未来中长期发展中要有认真的考虑和安排。
总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未来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更多确定性的机会,从而将美国关税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水平。通过灵活机智、趋利避害的应对策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确定性,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