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8月14日电 聚焦"智慧物流,创链未来"主题,由中宏网主办的中宏论坛(第六场)在线研讨会8月12日下午召开。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产业平台政府业务高级总监李士宁应邀出席论坛并主题发言。
李士宁回顾了京东物流的十年建设历程,分享了"3S"新一代物流理论,以及创新驱动打造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平台的规划愿景与成果。
以下是李士宁发言内容:
各位领导、专家以及网友,感谢中宏网的邀请参加本次“智慧物流,创链未来”在线研讨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京东物流基本情况:
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京东集团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2018年完成25亿美金的融资;2019年提出共建供应链产业平台,2020年将技术驱动写入发展战略。京东物流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使命,致力于将过去十余年积累的基础设施、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
基础网络情况: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凭借这六张大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设备的应用,京东物流打造了一个从产品销量分析预测,到入库出库、再到运输配送各个环节无所不包,综合效率最优、算法最科学的智能供应链服务系统。
基础设施情况: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约730个仓库,28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投用了全国首个5G智能物流园区。包含云仓在内,京东物流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90%区县可以实现24小时到达。同时,京东物流着力推行战略级项目"青流计划",从"环境(Planet)"、"人文社会(People)"和"经济(Profits)"三个方面,协同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3S新一代物流理论:
2017全球新一代物流峰会,京东物流CEO振辉总用三个词来定义了未来的物流业态:短链(Short-chain)、智能(Smartness)、共生(Symbiosis),即3S新一代物流理论。
在消费、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作用之下,物流将迈入新的时代,并呈现出短链、智能和共生的特征,未来物流的产业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1.短链:
过去,一个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平均至少被搬运5次以上。整个链条非常长、环节繁多,以至于很难进行灵活的调整,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效率的大大降低和成本大幅增加。新一代物流将通过短链,实现高效、精准、敏捷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减少搬运,快速交付。减少商品搬运次数,通过仓配一体服务模式,缩短中间链条,同时,优化仓储网络布局,把商品放到离消费者最近,快速交付。
其次是洞察消费,精准触达。洞察消费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还可将消费分析反向输出给品牌商,促使精准供应/营销/服务,推动整个供应链优化。
最后是个性响应,随需应变。业务可以随意搭配,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各参与方直接高效对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智能:
过去,在仓储、分拣等环节投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提升运营效率,但这仅仅是对体力的一种放大。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物流将在智能化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个物流体系都将实现操作的无人化、运营的智能化和决策的智慧化。
在操作层面,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促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无人化正在实现,推动物流行业第一次真正脱离人力的约束。
在运营层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将驱动仓运配全链路的智能化,使得庞大的物流网络得以有序、高效的运转。
在网络协同层面,智能技术让整个社会化的协同变得更有可能,我们有能力从整个供应链条做到全局化优化,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商品流通效率的飞跃发展。
3.共生:
过去,物流企业更多的是通过纵行一体的深化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实现部分物流节点上的体验、效率、成本的最佳。当前,我们应该重新定义物流的产业角色,从供应链和价值网络全局去重新规划行业间、物流企业间的分工和协同化发展。同时,新一代物流应秉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所谓物流生态的"共生",从如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与上游品牌方共生:
以格力和京东的战略合作为例,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及时响应,京东物流将格力入仓平均时长缩短了50%以上,大大提升了其供应链效率,京东物流实现预约、卸货全网协同,物流不再是痛点,100%保证了货入仓直接形成销售,开启了京东平台无忧供应链里程碑。
二是与线下零售渠道共生:
京东物流整合了各大品牌商、门店等社会化资源,实现了商家线上线下库存共享,从门店就近发货,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的146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借由京东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痛点。双方还实现了三大"互通"模式:用户互通、门店互通、库存互通。实现线上线下用户和流量的相互转化,双方商品品类互补,以及库存信息共享、商品存量打通。在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进一步在营销、服务与供应链方面升级双方合作模式。
三是与海外供应链合作伙伴共生:
京东集团宣布与日本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雅玛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生鲜冷链、跨境物流、全球贸易、物流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雅玛多将为京东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生鲜冷链技术与服务咨询,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国生鲜冷链物流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京东与雅玛多将充分利用各自物流网络的优势,实现共赢发展。雅玛多的专业物流能力将帮助京东在生鲜冷链领域引入国际化标准,这将有利于打通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生鲜冷链运输,同时,双方在优势物流网络资源上的共享,将促成商流物流融合的新格局。
三、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产业平台:
全供应链业务+技术的输出;一体化供应链业务:仓运配的一体化服务智能科技:无人仓、无人配送车、无人机;智能技术除了服务京东物流外,在能源企业开创了无人值守仓、工具仓;无人配送车在这次疫情期间在武汉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保证了业务;5G无人机在防汛应急、巡检、物资投递、消杀等领域进行了应用;
四层规划:城市物流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仓储规划、供应链IT规划六大平台:
京东物流将过去十年自主研发的供应链科技的成果向外输出。这其中包括了订单履约平台、仓储平台、运输平台、库存平台、零售平台、大数据平台等经过检验的稳定六大物流智能系统将货物、仓储、配送、商家、消费者联通起来,统一管理、统一操作、统一算法,形成以体验为导向的全流程物流网络面对物流服务需求趋于个性化的特点,供应链各环节灵活协同,实现生产、库存、销售的精准匹配成为关键。京东通过不断优化网络布局、升级供应链,并基于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运营,提升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京东物流基于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实现多渠道库存共享、灵活调配与敏捷交付,以此帮助商家提升后台运营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以及提升前台销量。
据统计,与京东物流合作的商家中,当渗透率达到50-100%时,有87%的商家销量增长超过100%。
京东物流正全力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并以此为愿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设计、物流等全链条的优化,依靠技术和模式创新贯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希望携手更多伙伴致力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供应链效率,节约供应链成本,将社会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