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破局“内卷”需多维协同发力

黄庆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2025-08-13 11:34:1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多次提及“内卷式”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表示,在盘活存量方面,重点是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在新兴领域坚持鼓励创新、适度竞争,同时坚决制止盲目跟风,坚决制止一哄而上、一哄而起,防止一哄而散。”

  “内卷式”竞争并非单一经济现象,而是多重结构性矛盾交织下的集体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供给端产能过剩与需求端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迫使企业只能在存量市场中展开零和博弈。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扭曲。如以产业政策为名的微观干预,通过隐性壁垒等方式割裂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内卷”的制度性推手。三是平台算法通过流量控制、价格操纵等,扭曲了正常的质量、服务和创新竞争。因此,治理“内卷”需从制度供给、市场规则与治理机制等多维度入手,探索系统化的破局路径,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反“内卷”长效治理体系。

  转变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角色是治理“内卷”的基本前提。一是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破除行政干预市场价格、产能、流量的机制,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推动地方政府从产业“经营者”转变为公平竞争的“守门人”。二是以制度供给和公平执法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制定明确透明的竞争规则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公平执法、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打击恶性补贴、价格倾销等扰乱秩序的行为。

  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治理“内卷”的底层逻辑。一是鼓励企业通过创新、质量和效率参与竞争。加大对原创性技术、绿色转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财政金融支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发展,构建起细分市场竞争优势,建立高质量产品服务信用背书体系。二是规范平台经济秩序,防止资本驱动的系统性“内卷”。加强对平台企业算法机制、佣金比例、流量分配规则的监管,提升平台算法透明度,披露核心排序因素权重,允许商家查询自身流量数据,鼓励平台引导商家参与品牌建设,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而非单纯压价轻质。

  形成社会共治。形成社会共治是治理“内卷”的社会生态基础。一是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构建多方治理格局。建立完善的企业、消费者、员工的投诉举报机制,降低举报成本、保护举报人权益,鼓励媒体、公众、第三方机构对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曝光监督,引导平台公布商户评分、消费者维权数据,增强市场透明度。二是强化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功能。授权行业协会制定技术标准、价格底线、行为规范,引导良性有序竞争,推动协会在化解价格战、协调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内卷”苗头进行行业预警、信息共享和协商调解。

  完善动态评估。完善动态评估机制能提升治理“内卷”的执行效率。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市场竞争监测系统。建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竞争健康指数系统,监测行业价格走势、利润分布、集中度变化、技术投入等指标,特别关注价格战频发、利润率过低、技术投入下降等“内卷”预警信号。二是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并及时调整。建立政策绩效追踪机制,评估补贴政策、平台治理政策、产业支持政策的“内卷副作用”,对激励错误导向的政策及时止损,推动政策工具箱的灵活升级与组合使用。三是识别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潜在风险。对短视频电商、直播带货、数字劳动平台等新兴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风险识别,关注算法控制、数据壁垒、平台歧视等新型结构性不平等现象,防止技术“内卷化”。(作者:黄庆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安琪,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25年重庆市北碚区社科联课题《关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北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批准号:碚社科项目2025-4号]》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