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营经济定位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提出202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要达到5%左右,并予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部署,再次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这对于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发展定力、提振市场信心,以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强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走向、营商环境优化等内容,直接关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空间,为民营企业开新局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民营经济是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必将在“十四五”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实现“十五五”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离不开支撑民营经济的六大着力点。
一是落实运用好党和国家的支持政策。国家大力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民营企业参与“两新”的政策环境,下达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上线国家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民企创业投资;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效与亮点,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向“新”而行、以“质”求进。为此,要抢抓“两新”政策机遇,运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快产业升级,加快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厨卫换新、电梯换装和文旅消费、赛事消费等创新多元化消费机制和场景,积极引导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是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要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尤其对那些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构建多层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针对企业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需求,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和支撑作用。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加大多端整合力度,借助DeepSeek等先进技术,减少企业办理行政事务的时间和成本,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确保企业通过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快速、便捷地完成各类手续;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激发市场活力。尝试推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等措施,建立更加便捷的政策反馈和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实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精准落地。
四是提升民营经济要素成本竞争力。加强企业人才、资金、平台、政策、土地、能源等全要素保障。完善高端人才引进的税收优惠与服务保障,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智力支撑。根据民营企业用工数量、工人类别,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完善就业创业体系;进一步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强化物流枢纽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口岸开放准入,进一步完善货车ETC通行费减免、铁路货物运输价格浮动、下调降低港口收费标准等降费举措;促进招投标公平竞争。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公平竞争性,切实落实好国家政策,落实鼓励全面或阶段性停止收取投标保证金、减免投标保证金分类的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多举措提升民营经济要素成本竞争力。
五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核心,加强对民营经济主体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市场主体、要素资源、规则秩序的平等统一;持续优化诉讼服务质效,高效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鉴定、在线保全等诉讼服务。保障和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建立专利执法目标责任机制和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有效打击跨区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监管体系制度政策建设,增强监管制度实施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对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技术鉴定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与水平。
六是推动民营经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助市场化机制与平台,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等不同流程节点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促进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经贸洽谈会、商务考察团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与国外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直接交流对接的机会。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等,引导民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境投资、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力,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布局。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品牌中国故事汇、品牌中国公益行等品牌建设活动,推动民营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作者:杨志安,中宏观察家、辽宁大学地方政府债务研究院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