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提到了抓好落实落地多项金融政策,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到的主要政策包括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系统性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赋能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以及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这四大方面。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监管引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低位的利率水平、相对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等,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精准、直达、定向等优势,是人民银行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有助于更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监管引领,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在系统性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方面,会议提到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即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这一政策旨在通过“信贷+债券+股权+外汇”多维融资体系,系统性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具体的,在信贷支持方面,要求银行制定民企服务目标,提升不良贷款容忍度,创新信用贷、供应链金融等产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并完善资金接续机制。债券市场方面,要求扩大科创债、绿色债等发行规模,优化注册机制,发挥信用增进工具作用,探索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资本市场方面,提出支持民企上市融资与并购重组,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完善退出机制。外汇便利方面,强调提升跨境收支效率,优化投融资政策,支持跨国资金池业务,降低汇率风险成本。配套保障方面,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财政奖补、信用信息共享、风险补偿机制等,增强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与可持续性。
在赋能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方面,会议提到了“科创板八条”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即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和同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具体的,在融资通道优化方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绿色通道”,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推行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再融资渠道。市场功能定位方面,明确主板“大盘蓝筹”、科创板“硬科技”、创业板“成长创新”、北交所“专精特新”差异化定位,提升审核效率与板块适配性。创新工具运用方面,发展科创债、REITs等融资工具,丰富科技主题基金及衍生品,优化股权激励机制,简化实施程序。并购重组深化方面,允许轻资产科技企业灵活运用股份、可转债等支付工具,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支持产业链整合。私募与区域协同方面,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投早投小,扩大份额转让试点;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与新三板互联互通。
在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方面,会议提到了“并购六条”,即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具体的,在战略新兴产业聚焦方面,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并购,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强化科创属性。产业整合加速方面,鼓励头部企业横向并购,优化限售期“反向挂钩”政策,吸引私募参与,打造产业集群。监管包容性提升方面,认可多元化估值方法,放宽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限制,允许自主协商业绩承诺。交易效率优化方面,推广分期支付、可转债等工具,建立简易审核程序,对优质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并购开辟绿色通道。中介责任压实方面,强化财务顾问能力建设,细化分类评价标准,严打“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本次会议提出的多项金融政策,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从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