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COP29的一大关键议题是《巴黎协定》下的第六条全球碳市场机制,在会议的第一天,COP29会议批准了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即6.4条,为全球各国正式开展碳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制定政策、开展评估考核工作、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今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重要配套文件,提出两个阶段主要目标,部署了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等八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此次《方案》印发,为夯实碳核算标准基础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提供了重要指引。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碳排放统计核算既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加快建立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系统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可对我国碳市场持续稳健发展与碳交易活跃度提升提供关键支撑。随着中国碳市场分配制度和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整合行业的碳排放水平、数据质量基础、减污降碳协同、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因素,不仅能够助力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阶段、有步骤地覆盖更多重点行业,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统一的规则和标准,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还能够推动强化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碳排放数据的质量,使碳价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碳减排成本,提升碳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
夯实碳核算标准基础体系将提升碳资产金融属性,推动碳金融衍生品的完善与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为碳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交易、融资和资产管理工具。提升碳排放的计量与管理,既能够为碳金融产品的设计、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又能进行规范,为碳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处置机制的建立提供价值标尺;也能够助力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碳排放表现,有利于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节能减排的企业与项目,借助碳资产的金融价值进行定价或结算,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碳减排的工作中去。
推动碳排放核算标准化将有效支持我国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挑战。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向规则制度博弈的方向加快演进,而随着全球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明确,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稀缺的环境权益资产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打造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能够更加准确衡量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划分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推动建立权威的碳足迹分析与碳管理制度,这将不仅关乎着我国自身的经济低碳转型,也将帮助我国企业灵活应对未来不断增多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挑战,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话语权。
以全方位举措助力《方案》落实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为《方案》的组织实施提供关键支撑。
一是强化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充分发挥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从地区、行业、企业各种层面形成各种侧重的碳排放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碳排放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并在区域间加强数据管理和共享应用,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以更好构建国家及整体行业层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二是建立国家及行业统一的碳排放数据库,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是打破碳排放核算统计瓶颈壁垒、实现数据高效利用的必然趋势。国家或行业主管机构可自下而上优先聚焦电力、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联合行业组织、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碳排放核算,结合现有的、经过市场验证的较完善的碳排放数据库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再逐步扩展至其他行业,并提升行业数据的纵向与横向可比性,再逐步建立统一的、适用于全国或全行业的数据库体系。同时,在银行体系上由央行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数据库及相应的企业和项目碳账户体系,既有助于避免数据遗漏或重复计算等问题,也可提升碳资产的流动性。
三是积极开展碳核算方法学研究。我国地方试点碳市场运行多年,各试点省市在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已积累了一定的碳核算经验,可以碳市场为切入点,从地方入手先行先试,通过梳理总结相关问题和经验,修订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重点行业碳核算方法学,在加快相关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同时,推动更多行业企业开展碳核算和披露工作。同时,要重视碳核算方法学能够发挥有助于覆盖更全面的资产类别、出具更加权威的碳核算标准体系等作用,并根据方法学开发具备可落地实施的碳核算工具,以缓解金融机构碳数据薄弱以及碳核算标准缺失的问题。
四是构建碳排放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政府部门和监管主体可重视加强在风险分担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制度的过程中加强项目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的角度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积极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强化数据采集与使用监管,既可保障数据安全,也能从更高层面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互享,并实现碳减排相关权益的自由流通,以尽早实现形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