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健发展

2024-10-09 15:52:4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谐的大家庭。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家国同构”的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便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国家即以“国”的形式存在的“家”。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疆拓土,共同创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历史,共同创造璀璨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各族人民拥有共同家园——中国;共同身份——中华民族成员;共同姓名——中国人;共同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理念贯穿中华文明,视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朝统一起,无论哪一方入主中原,均视统一天下为重任,坚信国土不可割,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离,文明不可断。历史长河中,“统一”为主旋律,终成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大家庭。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写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所提及的“中华民族”特指由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孕育了独特的民风、习俗和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各民族在中国大地繁衍生息,血脉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未来须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唯有团结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方能共创美好新未来。

  成功找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被证明为正确之路。各民族交往加深,利于共同富裕,共建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为基础,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对民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树立正确观念,促进各民族交往,构筑共有精神家园,高扬民族大团结旗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最大特点是强大的凝聚力,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和全局利益,最大范围聚集各民族,实现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消除民族压迫与歧视;平衡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构建高度认同、强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团结既是中国民族发展之需,亦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

  新时代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有精神家园源于五千年传统文化基因,是对“大一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规律的理论阐述。地理广阔,各地资源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各地区各民族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合作,助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亲情深厚,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固纽带。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威胁、维护国家统一过程中,团结一致,共同书写了英勇篇章。各民族保持经济往来,增强国家实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研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精神动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文化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增强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注重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不容忽视任何一个民族。应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关注民生福祉,满足民众期待。

  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民族团结进步乃各民族生命线。中华民族大团结乃中国式现代化前提与基础。广泛深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团结”,以“团结”促“现代化”。各民族广泛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需高举中华民族团结旗帜,把各民族共同奋斗纳入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重点。加强民族工作议程设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与人才建设,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与使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机制,发挥模范引领效用,营造全民关心民族工作氛围。

  各民族应如同石榴籽般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拓展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取得民族工作新成就。面对新挑战,应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国家统一的基石、民族团结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维护民族利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之举。

  未来,需从四方面着手: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增强交流交融;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提升治理效能。这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步履。(作者:宋才发,中宏观察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

编辑:王镜榕
审核:李凌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