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张永利谈新时代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责任与担当

2025-06-22 17:18:18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6月20日至21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会长工作会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在浙江金华召开,来自全国各风景名胜区的4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在两次会议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张永利围绕“新时代中国风景名胜区的责任与担当”这个主题连续发表讲话,并在与协会会员交流中围绕这个主题多次系统阐述行业发展的核心使命与实践路径。张永利会长的阐述充满深情和哲理,赢得现场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1.png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六届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暨会长工作会召开。

  在6月20日晚上召开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上,张永利提出了三个问题。他说,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结合当前形势趋势,研究、谋划、用力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凝练出一个响亮主题:新时代中国风景名胜区的责任与担当。要答好“新时代风景名胜区的责任与担当”这份试卷,主要包括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风景名胜区在全民游憩时代必须高分交出的一份历史答卷。

  第二个问题:在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当下,如何持续推动“两山”转化,将“风景”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将“名胜”优势升华为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风景名胜区的重大课题。

  第三个问题: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下,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应是协会永远都要抓在手上的头等大事。

2.png

  在6月21日召开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张永利以《新时代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责任与担当》为题作了讲话,他首先总结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他说,近几年,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与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同频共振,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开展专业技术咨询,强化申遗、规划工作,提升行业发展的综合效能。

  保持100%的技术通过率,将我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湖北神农架”边界微调的方式纳入世界遗产地之后,协会提供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202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沙漠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大背景下,以科学规划推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改革之初即承担了广东罗浮山、陕西华山、甘肃崆峒山、青岛崂山等5处风景名胜区的边界调整(试点)工作。近期又持续推进涉及新疆天山天池、四川九寨沟、陕西华山、河南嵩山、江西三清山等10余处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论证和文旅策划技术咨询项目。

  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强化会议培训活动,搭建行业交流互鉴平台。

  2022年以来,举办分支机构工作会议21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智慧景区建设”等专题会议5次,召开了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周年纪念大会。2022-2024年,举办“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培训10余场,涉及规划建设、转型升级、景区数智化、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线上线下共培训人员10多万人次。2023年以来,连续举办12期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培训,累计培训2354人;以智慧景区建设、景区安全管理、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为主题,举办4场专题培训,近1000名一线从业者从中受益。

  三是紧扣行业发展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服务政府、服务行业。

  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研究报告和《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原则及审批管理办法》《国家公园标识标牌规范》《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规范》《国家公园规划建设调整及社区共建》系列课题研究。风景名胜区设立40周年之际,发布《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黄山)倡议》。

  作为团体标准组织,为指导行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发展要求,编制发布《风景名胜区门票系统技术规范》《智慧景区评价指标》《景区玻璃栈道建设标准》等多项团体标准,另有《风景名胜区户外运动建设评价指标》《智慧景区数据接口技术规范》《智慧景区业务管理智能体技术规范》《风景名胜区ESG信息披露指南》《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与风险管理标准》《景区玻璃栈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等6项团体标准,在研公布《中国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大数据分析报告》《智慧景区建设指南》《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中国风景名胜区度假服务建设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等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

  四是紧抓宣传营销这个景区发展的牛鼻子,利用融媒体平台,创新行业宣传文化工作,讲好风景名胜区故事。

  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人民日报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风景名胜融媒体中心”,为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通子账号,目前覆盖用户量已达4.9亿,大大加强了行业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形成行业主流舆论新格局。

  通过该平台,协会微信公众平台今年全新推出了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每日一景》《华夏揽胜》,整合全国风景名胜资源,呈现于两档品牌宣传栏目,每天同步向全国1700多家新媒体矩阵式传播。截至6月中旬,《每日一景》已发布140多期,累计曝光量达41,000余万次,阅读量达2000余万次,行业流量极速增长。近日,人民网对《每日一景》给予高度关注,并用专题报道《一图一诗,解码山河里的“中国浪漫”》详细解读了栏目“诗画结合”的创新形式、“中国浪漫”的文化内核、“几何式”“轰动式”的传播效果,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截至6月19日,该文经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澎湃新闻、今日头条、潮新闻、绿色中国客户端、观察者网等权威媒体转发,总曝光量达3000余万次,总浏览量超过320万次。

  他在阐述协会“破题”策略时说,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领题”“破题”,结合使命定位,研判形势趋势,不断深化对新时代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本行业领域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意在塑造新时代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新认知、新思路。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历史主动。作为从大自然当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乃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正是源于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旅游方式也经历了快速的迭代升级,旅游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游逐步转向自由行、体验游,乃至“旅居”游。人们更加注重沉浸式自然体验,探索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种种魅力,这不仅是对身心的深度调适,更是对生命本真的回归与思考。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风景名胜区在全民游憩时代必须高分交出的历史答卷。

  二是认清资源特色,用足比较优势。作为中国自然公园“非常6+1”体系中的“非常”和“+1”,风景名胜区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既担负着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光荣使命,也承载着供人游览、休憩及进行科研、教育、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自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为自然保护地的统一管理机构,肩负起了对其整合优化的重大职责,风景名胜区的战略地位和综合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在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当下,如何持续推动“两山”转化,将“风景”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将“名胜”优势升华为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风景名胜区行业的紧迫课题。

  三是找准“行头”主责,发挥关键作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是风景名胜区行业的“行头”,是“中字头”“国字号”社团,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和自身职责使命,必须致力于发挥自身专长优势,引领本行业本领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的党建领导、行业监管、登记管理下,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以建设一流协会为目标,围绕“过日子、干事业”“树形象、强业务”两条主线,正在加力打造“党的建设更加突出、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自身建设更加过硬”的政府—行业服务平台。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应是协会研究、谋划、用力最多的头等大事。

3.png

  他说,具体而言,协会必须抓牢抓实五方面工作,展现新作为,打造新格局。

  一要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由高质量党建来引领,确保方向对、路子正、思路清。从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方法论出发,我们要以行业党建品牌“美丽中国万里行”、《美丽中国大家谈》为载体和抓手,全力阐释、宣传、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文化和生态理念,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风景名胜区行业得到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自觉践行和高质量落地见效。

  二要强化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会高度重视深化风景名胜区行业、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确保风景名胜区有关规划体系既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又满足文旅融合发展现实需要,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协同优化。

  三要推动资源整合。中国逾万处自然保护地构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保护地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逾千处风景名胜区历来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力量,当下的风头更劲。协会着意于推动有自然、文化联系的风景名胜区通过跨区域联动实现协同发展,正是基于建立协同发展平台,配套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区域间的沟通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达到破除市场分割、地方保护、“内卷式”竞争,提升风景名胜区综合效益之目的。

  四要注重创新驱动。在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旅居”游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旅游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升级、传统发展模式遭遇天花板的三重挑战,风景名胜区要破茧重生、更上层楼,必须向创新求突破。协会要引导行业深入挖掘文化主题、内涵和价值,运用最新科技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文旅品牌,以创新方法增加文旅融合的内容供给,实现更高水平的文旅融合。

  五要促进社会参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会要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方式,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尤其要注重增强原住居民获得感、带动周边社区村镇振兴,为风景名胜区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编辑:韩鹏飞
审核:吴娜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