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韩鹏飞)近日,河北省一位女生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沉浸式洗碗”视频意外走红。视频中,她未添加任何背景音乐、文字解说或特效剪辑,仅以第一视角记录每日洗碗过程:水流冲刷碗碟的声响、泡沫覆盖油污的细节、餐具归位后厨房焕然一新的画面,却在一周内吸引超8万人次观看,评论区涌现上万条“看不够”“极度舒适”的留言。这场看似平淡的内容狂欢,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精神按摩”的迫切需求,也掀开了短视频时代解压经济的一角。
从“无人问津”到“流量密码”
该女生的账号主页显示,其发布的30余条视频内容高度统一:每日晚餐后洗碗的全程记录,每条时长3-5分钟。最初半个月,视频播放量仅停留在两位数,直到一条“洗沾满火锅油的碗”内容被平台算法推荐,单日播放量暴涨至2.3万。此后,“看人洗碗”逐渐形成固定受众群体,粉丝自发创建“#今日洗碗打卡”“#治愈系清洁”等话题,衍生出擦玻璃、拖地、整理衣柜等同类内容。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近两年,短视频平台上“洗地毯”“切肥皂”“收纳房间”等内容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抖音平台带“解压”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超680亿次,小红书“沉浸式清洁”笔记同比增长320%,B站“洗碗ASMR”合集最高播放量达920万次。在国外,也出现了类似的博主和自媒体账号。YouTube平台上一博主凭借拍摄清洗庭院地砖、车库油渍等内容,一年内吸粉140万。当“10秒注意力”成为流量铁律时,这类反套路的“慢内容”何以突围?
“替代性满足”背后的集体焦虑
“看别人洗碗比自己动手爽多了!”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王倩女士告诉本网记者,每天加班回家后根本无力打扫,但睡前刷洗碗视频,“听着水流声,看着油污消失,仿佛自己的焦虑也被冲走了”。在北京一家软件设计公司供职的程序员张文明先生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告诉本网记者,他最近喜欢上荒野建造、荒野求生类的视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必须打开这类视频,才能帮助他进入梦乡。这种心理被心理学家定义为“替代性满足”——通过观看他人完成某类行为,获得自身未实践的同款愉悦感。
更深层的动因,则与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压力紧密相关。在现代高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下,抑郁情绪正在悄悄蔓延。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欧美等国家不断浮现出来。在国内,抑郁焦虑也是一种普遍情绪。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人,其中24岁以下患者占总人数的65.6%,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30%,即2850万人。另有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在上海工作的赵岩女士告诉本网记者,她25岁硕士毕业后,在上海打拼十几年,从事市场和品牌类工作,也经历过焦虑、抑郁的情绪;后来赵岩转行从事心理咨询后接触了大量的案例,感受到焦虑抑郁情绪在当下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对抑郁不理解,认为‘太矫情’‘想开点就好了’,甚至有的来访者家人会认为病人‘装的’‘借故逃避现实’。网上也有很多不正确的言论,给抑郁情绪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让很多人有病耻感。”赵岩说。
当现实中的“洗碗”意味着琐碎的家务责任时,“云洗碗”却剥离了劳动属性,转化为纯粹的精神疗愈。“这类视频提供了一种‘可控的秩序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云分析,“洗碗从开始到结束的确定性流程,能够对冲工作、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焦虑。”
算法如何向受众推荐“精神安慰剂”
除了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的焦虑和忧郁之外,自媒体平台的算法机制,也将解压内容推向更精准的受众。以该女生的洗碗视频为例,平台最初将其归类为“生活记录”,推送给家庭主妇群体,但真实引爆流量的,是算法根据用户停留时长、完播率等数据,重新识别出“解压”标签后进行的二次分发。
“系统发现这类视频能显著提高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某短视频平台算法工程师透露,清洁类内容用户平均单次观看6.2个视频,超出平台均值47%,“尤其是晚上10点至凌晨1点,这类视频的完播率是搞笑短剧的3倍”。为此,平台已上线“沉浸式”“白噪音”等细分标签,并调整推荐权重,一段无旁白的洗车视频,若前3秒呈现水流冲击车身的特写,获得流量扶持的概率将提高20%。
有需求,就有资本关注,部分MCN机构批量打造“解压博主”,通过高清镜头、环绕声设备强化视听体验;某智能洗碗机品牌邀请博主拍摄“人机洗碗对比”剧情,将产品卖点植入治愈画面;更有心理咨询机构推出“清洁疗愈课程”,宣称“每日观看30分钟清洁视频可降低皮质醇水平”。
是心灵治愈还是逃避现实?
这场“云清洁”热潮也引发争议。不理解的网友认为,过度沉迷此类内容可能加剧现实的惰性。“看了3小时洗碗视频,自己的碗堆了3天没洗。”豆瓣小组“反解压视频联盟”中,一位网友的吐槽获得上千点赞。也有研究者担忧,算法创造的“温柔茧房”正在削弱年轻人的现实行动力,“当洗碗都能被‘代餐’,人们是否会丧失处理真实问题的勇气?”
当然,也有对此类视频表示欢迎和支持的声音,“至少这类内容比制造焦虑的‘成功学’更健康。”一位博主表示,“我通过观看清洁视频缓解了失眠和进食障碍。”
武汉广爱精神心理医院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雷旋告诉本网记者:“缓解焦虑和失眠的关键在于平衡‘观看’与‘行动’的关系。”
对于“沉浸式洗碗”视频意外走红,该视频创作者回应称:“如果我的视频能让人获得10分钟放松,哪怕他们不去洗碗,也挺好的。”
“洗碗视频”的走红,为内容创作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在浙江,已有医院将清洁ASMR纳入临床放松训练;在深圳,创业团队开发出“虚拟清洁”AR游戏,用户可通过手势操作完成擦窗、拖地等任务并获得积分奖励;而学术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正研究“清洁视频对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干预效果”。
围绕“云清洁”的讨论还在继续,当人们关注视频内容不再一味追逐“更快更刺激”,而是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之时。正如一位粉丝在洗碗视频下的留言:“谢谢你让我想起,生活原本可以这么简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