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支原体、合胞病毒等感染率居高不下,流感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其病毒阳性率上升明显,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我国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北京今年高发期在12月才逐渐到来,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北京市海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颜卫峰称,天气转冷时支原体感染增多,12月后流感增多且发病率居首,支原体发病率有所下降。
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支原体、衣原体、鼻病毒、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这些疾病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颜卫峰主任医师表示,流感和支原体之间没有共同免疫系统,二者可能叠加感染,因为感染其中一种后呼吸道保护能力会下降。
在应对呼吸道疾病方面,目前只有流感有疫苗。专家建议免疫力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在条件允许时接种流感疫苗,因为他们感染流感后易引发肺炎、并发症或导致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风险。
针对公众关于感染流感后头晕是否是“新毒株”的疑问,相关部门回应,目前尚未发现新毒株。医生解释,不同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表现不同,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是常见症状,是病毒复制后引发的全身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颜卫峰主任医师还指出,同一病原菌作用于不同的症状会有差异,即便感染相同病毒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治疗流感时,抗病毒药物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能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传染风险。市民家中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但要避免重复用药并遵医嘱。若患者高烧不退、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或发病5天后仍无好转,可能出现并发症或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
除流感患者增多外,14岁及以下病例中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偏肺病毒引发的症状与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潜伏期为3-6天,全人群易感,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不过该病毒在秋冬季常见且引发重症可能性小,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避开人群聚集或密闭场所可有效预防。
不同呼吸道疾病症状有所不同,流感发病后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和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病程5-7天;支原体感染以咳嗽为主,发热不明显或为低烧,症状隐匿,病程两周以上,严重的会延续一个月以上;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后主要症状为咳嗽、打喷嚏、鼻塞、发热、咽痛,一般一周后症状好转。从临床角度看,成人感染流感相对支原体更易重症,儿童感染支原体不易痊愈且重症更多,流感在儿童身上表现重的较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