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30日12时51分,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会师。
至此,“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后,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为了迎接三位新队友,已经在空间站里挂上了“欢迎队友”四个大字,6名航天员都面带笑意,集体亮出大拇指。
神舟十八乘组与神舟十九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实现第五次“太空会师”
神舟十七乘组与神舟十八乘组实现第四次“会师太空”
神舟十六乘组与神舟十七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实现第三次“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实现第二次“太空会师”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
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70后”蔡旭哲,“90后”宋令东、王浩泽组成。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同为“80后”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起来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瞬间
1992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史称“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拉开大幕。
1999年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次试验飞行没有载人,主要验证了有关创新技术。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01年 神舟二号成功发射
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0时零分,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期间,进行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这是我国载人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2年3月 神舟三号成功发射
为载人航天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3月25号22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三号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2月 神舟四号成功发射
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次“彩排”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2003年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
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绕地球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5年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中国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我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为中国后续的太空探索任务奠定了基础。
2008年 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1年 神舟八号成功发射
我国突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酒泉发射,并首次交会对接为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对接目标飞行器为天宫一号。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 神舟九号成功发射
首位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发射。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填补了中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和地位。神九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次进行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任务期间,王亚平作为首位太空教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太空授课,播下热爱航天的“梦想种子”。
2016年10月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于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乘组由2名男航天员组成,分别是景海鹏、陈冬,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1年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1年10月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2022年6月 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2年11月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2023年5月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
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跃入苍穹。在“神箭”“神舟”的护送下,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巡天之旅。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2023年10月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187天,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2024年 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2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8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