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布了一则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公告。该公告旨在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保障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
公告中明确指出,自2024年11月1日起,不符合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及第1号修改单要求的电动自行车、装配充电器不符合GB 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及第1号修改单的电动自行车、装配锂离子蓄电池不符合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将不得生产、销售、进口。这一规定将严格执行,以确保市场上流通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减少安全隐患。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和环保性而受到广泛欢迎。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交通事故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电动自行车充电时起火或行驶中电池爆炸的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江西省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9月,江西省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51起,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7.4万元。这些火灾事故中,蓄电池故障和车辆电气线路故障成为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各占事故总量的41.2%。火灾发生的场所广泛,包括道路、居民区室外、居民区室内以及公共场所等,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上海市也发布了相关数据。2024年8月份,上海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48起,虽然同比去年有所下降,但火灾数量仍然较高。电池故障或热失控以及车辆线路电气故障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这些火灾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再次凸显了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四部门联合出台了此次公告,从产品准入和行业规范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公告要求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必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在生产、流通环节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违规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公告还强调了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重要性。各指定认证机构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对电动自行车实施认证,确保获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并对获证产品加大市场抽样检测或检查力度,保证认证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于已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自行车,认证委托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认证变更,否则将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证书。
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方面,公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将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严格核验销售发票、产品合格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未获得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将不予办理登记上牌,并将有关线索及时移送同级市场监管部门。
此次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加强产品准入和行业规范管理,将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滋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提醒广大电动自行车用户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务必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交通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公告》全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