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以下简称“两馆”)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两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侧紧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龙形水系;东侧坐落着纪念建党百年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未来将与周边的中国科技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以及即将建设的中国美术馆,共同构成北京城市新的文化集群地。
“两馆”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内部共六层。一层的南北两侧分别设有互动体验厅和多功能厅,四层是临展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五层是非遗固定展览陈列区,六层是工艺美术精品固定展览陈列区。此外,还有互动体验区、书店、文创店、咖啡厅等供观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西北视角鸟瞰图
两馆的“职能”
“两馆”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主要承担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国工艺美术项目的保护、鉴定、修复及传承发展的工作;承担着文物遗产艺术珍品的典藏、物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览陈列、活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示演出任务;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的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公共宣传教育、社会服务工作;承担着项目和传承人保护接续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共享任务;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两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非物质遗产和工艺美术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中央大厅-五层西南侧
“两馆”建设的背景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两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从2019年3月30日举办动工奠基仪式,到2020年7月31日封顶,再到2022年2月5日将正式开馆,历时近3年。12800块石材、2674块玻璃、1450块金属格栅……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马不停蹄的建设,一个新的文化地标拔地而起……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建设方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方德国gmp公司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工程监理方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管理方北京建金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数千名施工人员冒着酷暑严寒,克服疫情干扰,同时配合毗邻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设进度,终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座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和现代化智慧化的博物馆呈现在大家面前。
南侧访客视角
独特设计彰显传统建筑之美
“两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挖与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赋予这座建筑艺术品悠长的意蕴。
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精华——太和殿的比例关系,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审美;立面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代表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1、“凌空的藏宝阁”的形制之美
“两馆”顶部展览楼层向外出挑六米,形成“凌空的藏宝阁”造型,其创意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清朝乾隆皇帝的紫檀多宝格方匣。“藏宝阁”表面来自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琉璃瓦中抽象提取的暖黄色,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以简洁的建筑手法,在一种均质完整表面中表现色彩、光泽与层次的细微而丰富的变化,进而展现中国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筑内部功能空间设计则来源于“藏宝阁”内的“百宝箱”理念,布置动态、静态展示空间,动静结合,充分展示动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静态的工艺美术精品。
西南侧访客视角
2、灵动多姿的光影之美
“两馆”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及传统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抽象提炼,形成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独特创新纹样。这种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对室内空间起到了有效的遮阳作用,还通过镂空的形式自然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显得灵动多姿、活力四射。
五层南侧展厅
3、传统戏台的古韵之美
“两馆”的多功能厅特设一座古戏台,将承担各种非遗演出任务。戏台的设计融合京派戏台及赣派乐平戏台的特点,博采众长亦独具特色。
古戏台屋面遵循京派建筑特点,采用筒瓦屋面,三重檐六翘角形式,翘角出翘平缓;脊饰采用京派作法,正吻、垂兽、仙人等传统文化风格要素,惟妙惟肖。
戏台建筑构件及油饰则体现赣派乐平古戏台的风格。建筑构件上雕刻的人物故事和历史典故栩栩如生。大梁雕刻着群仙会,中央大枋雕刻寓意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九狮过江,花枋雕刻了二十四孝、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传说。油饰以红黑金为主色调,凸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具有乐平古戏台独特风格气质。
古戏台效果图
科技助力打造现代化智慧博物馆
“两馆”不但彰显传统设计理念,它还是一座现代化的智慧博物馆。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备环保、绿色、节能、安全、现代化和智慧化等特点。
1、现代设计理念凸显绿色和谐
“两馆”地处天然氧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强调“绿色、和谐”。馆内实现全新风运行,在展厅和公共区域设置了多功能环境探测器,感知温湿度、PM2.5/PM10、CO2、甲醛等室内空气质量及环境信息,并以此智能调节空调运行频率及新风量,保持馆内环境的持续舒适、清新。此外,不同于大多数博物馆的全封闭式空间,“两馆”在四层设有大型室外环形露台,可供参观者走出展厅到户外休闲,观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周边城市文化集群的美景,享受文化与自然、城市融为一体。
站在“两馆”南侧环形露台远眺
2、AI应用保障博物馆安全
安全对于一座博物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两馆”的安防突显科技化和智能化特征。在重要安防配置中加入了基于AI分析的大安防系统,通过电子鹰眼的智能识别及自动追踪,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外部安全隐患;大安防系统还可以对空气采样并进行空气颗粒物分析,早在火灾阴燃阶段即发现警情,提醒管理人员介入检查,保障大楼消防安全。不仅如此,通过AI技术的应用,在主要出入口、展厅、藏品库设置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可以主动发现人员、物品的潜在危险并预警,提高安防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减轻安保后勤人员的工作强度。
“两馆”智能化集成平台
3、信息化建设打造现代化智慧博物馆
信息化建设让博物馆的各部门不再成为信息孤岛。“两馆”的管理中心能做到一屏尽览馆内人员、藏品、展品和设备信息;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安防、消防、设备、照明等系统的联动运行、统一管理。馆内全域布放人员、环境、能源、设备运行信息数据采集器及传感器,为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两馆”还配备了智能灯光系统。LED高效光源在实现高效照明的同时降低能耗。展厅和剧场的DALY调光系统能适配不同的展览、演出对环境亮度的要求。“两馆”夜场灯光开启后,一座灼灼发光的独特建筑体焕发出迷人的风采,用“一抹中国红”烘托出一片和暖的文化艺术氛围。
西北视角鸟瞰图(夜景)
结语
“两馆”的建成顺应了时代的召唤,承载了党和人民的重托。“两馆”是“十四五”规划中首个落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必将对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遗馆的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作为收藏、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珍品的最高殿堂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教育基地,“两馆”将不负使命,成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两馆”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