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暗访广州、深圳等地多家商业代孕公司发现,受疫情影响,到国外寻求代孕受阻,国内代孕中介机构订单明显增加,供卵者补偿金、代孕妈妈佣金等费用也水涨船高。有代孕机构甚至承诺,88万“包性别”。这一报道再次将“代孕”这个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产业推上舆论风口。
图片来自网络
一面是庞大的不孕不育患者和失独群体和可以改变人类繁衍方式的先进医学,另一面是具有生育能力却收入微薄的贫寒女性和渴求更高物质回报的医护人员和嗅觉灵敏的代孕中介,近些年,中国的代孕市场野蛮扩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代孕地下王国。
代孕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无疑是巨大的需求。庞大的不孕不育患者和失独群体,曾被认为是代孕存在的基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许多70后,甚至包括一些60后加入再育的行列,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数据显示,全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9000万左右家庭中,50%在40岁以上。不仅是高龄孕妇,在工作压力、普遍的晚婚晚育、环境污染等背景下,中国适龄产妇的不孕不育患病率也大幅增长。中国人口协会201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不孕不育人数约占育龄人口的12.5%,这意味着中国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
面对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不孕不育人群,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让这一人群看到了生育的希望。旺盛的需求以及丰厚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代孕中介加入,甚至出现了跨区域、集团化运营的大规模中介机构。代孕行业的竞争由此变得激烈起来,而监管的真空更助长了这一行业的畸形繁荣。
虽然代孕的合法性一直未被肯定,但这并没有遏制住代孕市场的利益追逐步伐,代孕仅是由公开转入地下,由正规医疗机构变成非正规的私立医院,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由于不孕率的上升,代孕市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现大肆扩张的趋势。
由于代孕市场的地下状态,这一市场的规模和从业者数量都难以统计。《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曾指出,中国约有千家提供代孕服务的公司,成规模的约有二三十家。地下代孕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包括体检、取卵、捐卵、代孕等多环节的灰色产业链。一些随处可见的捐卵信息中,照片往往是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年轻女性,学历在大专以上,亦不乏在校学生。
这个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行业蓬勃发展背后,伦理、法律冲突也日益加剧。处于灰色地带的代孕机构常常存在被敲诈、勒索的风险。代孕机构内部制定的管理办法,以及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并不受法律保护,再加上代孕成功率本就不高,还有过程中容易出现医疗事故等,导致代妈和公司、雇主和公司之间纠纷不断。根据媒体的报道,武汉一家代孕公司每年要做上百个代孕单子,但每年要平息的较大纠纷就有一二十起:有代妈代孕失败要跳楼;有雇主中途反悔要退钱;有捐卵的女大学生带着男朋友闹上门;有频频威胁要去报案。2008年,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法院曾审理过一宗因代孕而引发的抚养权纠纷案。
代孕行为也让代孕女性的身体面临着风险。2014年,武汉672医院出租科室给代孕机构牟利的现象被曝光。爆料人是一位多次代孕的女性。在最后一次的代孕行为中,怀孕200多天的她发现胎死腹中。由于频繁代孕,今后她可能无法生育。
针对这些乱象,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下一步将启动立法研究,推动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提高立法层级,加大对代孕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事实上,“禁止代孕”在我国一度接近立法层面。2001年,原卫生部颁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及《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同时明确医疗机构违法实施代孕的法律责任。这成为中国代孕行业的一个重要节点。2003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准则》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再次明确规定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代孕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原卫生部的部门规章仅是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产生约束力。
此后,继2015年4月起至12月底卫计委等12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代孕专项行动之后,“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它旨在通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来严格、全面地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
这一条文在审议时引发业界争议。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一刀切”禁止代孕不妥,公众舆论对此也是“一边倒”。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删除了“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等规定。这一内容的删除,“代孕”被认为在法律层面上成为一个可以探讨、推进的问题。
随着高龄夫妇孕育难的问题逐渐显现,《人民日报》曾刊文《生不出二孩真烦恼》试探性地讨论了“代孕是否可放开”,直接引发了一场代孕问题大讨论。随后,国家卫计委明确回应,代孕是涉及法律、伦理和社会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国际上的一些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都是禁止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对参与代孕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经济的处罚和刑罚。代孕是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将继续严厉打击。
“代孕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该法律没有禁止代孕很正常。但是允许有这样的技术存在,不等于允许使用这项技术。”有法律人士表示,“这样规定与法律并不矛盾,本来一项技术的使用就要考虑到该技术实施后的直接后果和带来的社会后果。”
基于具体现状,代孕在国内目前还无法开放,然而官方未从法律层面禁止代孕,政策立场不足以化解萦绕在代孕现象上的复杂问题,这意味着下一次争论迟早还会出现。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