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3月15日电 “在楼上远远看着外卖小哥到小区门口了,可就是迟迟进不来。”天津津南区仕林苑小区居民王阿姨无奈地说。这种“望楼兴叹”的场景,反映出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服务中面临的困境。如何让外卖骑手不再“望楼兴叹”,实现社区安全与配送效率“双向奔赴”,推进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成为社会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题:从“门禁之困”看“治理转型”
在津南区一些高品质社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群体普遍面临双重治理困境:一方面,传统社区门禁管理模式与即时配送需求严重脱节。配送高峰期,人工核验身份导致骑手长时间滞留,频繁面临超时罚款。部分骑手为预留进入小区后步行配送时间,在路上加速行驶,造成剐蹭纠纷等交通事故,客户因餐品延迟投诉激增,直接影响骑手收入和平台服务口碑。另一方面,高层住宅梯控系统加剧末端配送矛盾。骑手常需在楼外等待住户“接力开门”,单次配送耗时成倍增加。骑手反映,爬高层楼梯配送导致体力透支,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持续弱化。这些问题表面是技术障碍,实质是治理体系与新业态发展不匹配。
解题:从“望楼兴叹”到“会心一笑”
为破解新就业群体服务“进门难、上楼难”问题,津南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出“政、企、社”协同联动机制,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
以双林街仕林苑社区为试点,破解“进门难”。组织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外卖员出入管理问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联合外卖平台、物业企业研发“码上开”小程序。在社区现有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刷卡系统中加入扫码系统,外卖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个人信息并上传证件照,可获得专属的“7×24”小时临时二维码,在进入小区时将二维码置于扫码窗即可开门。智能扫码窗在提升外卖员配送效率的同时,更保障了社区安全,实现了外卖配送的“有码能开”与“马上能开”。
以小站镇水榭花都社区为试点,破解高层梯控“上楼难”。全面分析堵点卡点,秉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原则,社区、物业公司、外卖企业就高层小区梯控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协商,建立“企业申报-社区审核-物业授权”梯控全流程管理机制。外卖站点以公司名义向社区提出授权申请,社区为外卖骑手开通“钥匙宝”,开启“扫码上楼”快捷通道。同时,外卖站点及时为社区提供新入职及离职人员名单,同步开关“钥匙宝”权限,最大程度保障社区居民安全。“钥匙宝”投入使用后,缩短了骑手进出高层小区的等梯时间。
小哥配送效率大幅提升,社区安全隐患有效降低,群体满意度持续提高,大家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拓题:从“点上开花”到“多元友好”
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签订“全域友好”建设研究课题,实施“四个专项行动”,打造多元“友好场景”,构建全方位友好支持体系,形成服务管理新就业群体的“津南路径”。
一是实施“体制机制友好”专项行动,构建协商共治的“红色引擎”。建立新就业群体友好发展协调机制、党支部和党员为核心的诉求收集机制以及党员骑手、快递员代表参与社区议事会商机制,听取各方诉求建议,为新就业群体办实事、解难题。
二是实施“公共设施友好”专项行动,打造舒适贴心的“暖‘新’港湾”。依托工会驿站、青年之家等建设“暖‘新’驿站”281个,配备座椅、微波炉、充电器等设施,提供休息、饮水、应急药品、雨具等服务。扩大“红小蜂”党建品牌影响力,在临街餐饮门店打造暖“新”休憩点,织密15分钟服务圈。在社区等显著位置设置“骑手友好地图”,规划骑手停车区,配备充电设施,方便新就业群体应急使用。
三是实施“服务保障友好”专项行动,筑牢全方位保障的“温暖防线”。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四季关怀。联合群团组织,举办交友联谊活动,拓展社交圈。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设置劳动仲裁咨询窗口,保障合法权益。依托区属医院开展健康义诊,联合社区食堂提供错峰供餐和优惠套餐。组织技能培训和招聘会,助力职业发展。
四是实施“融入治理友好”专项行动,激发新就业群体的“治理活力”。建立“双向服务”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培育“先锋能手”“服务帮手”“治理好手”,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最美”评选,讲好津南小哥故事,强化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
展望未来,津南区将继续统筹资源,新增服务设施、优化服务项目,持续打造“小而美”“小而暖”的友好场景,以“党建红”汇聚“新力量”,绘就新业态群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画卷。(中宏网天津作者王敏报道 文章/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