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3月30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碳中和:困局与破局”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方面介绍了相关进展。
易纲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须全球一道推动碳减排。2022年,央行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引导市场资金支持高排放行业稳妥有序实现低碳转型,已经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通过;今年,央行工作组将重点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相关融资,推动制定完整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我们还持续深化央行和监管机构间绿色合作,制定绿色金融‘一带一路’标准,指导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易纲说。
人民银行于2021年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国际央行界是一大创举,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进行支持;二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
易纲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加大棒”。高碳价或碳税即“大棒”,适中的碳价是“小棒”或“中棒”,人民银行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易纲进一步介绍,我们以低息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接受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须支持碳减排项目,同时承担向社会披露相应信息的义务。碳排放具有强外部性,除碳价和碳税外,更重要的是披露问题。“胡萝卜”支持工具重点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对碳足迹、发放碳减排贷款的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按季披露,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同时引导全社会提高对碳达峰、碳中和紧迫性的认识。
此外,易纲表示,截至2022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近6000亿元。从效果来看,2022年支持工具已带动碳减排量约一亿吨。
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绿色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约占所有贷款余额的10%;绿色债券余额也大幅增长至超2.5万亿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