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紧扣《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以破解基层治理“群众参与度低、评价标准模糊、部门协同不足”等难题为导向,创新打造“美德信用+”主题模式。依托全镇自主研发的美德信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小留镇以“五好”(好干部、好党员、好群众、好少年、好商户)创建为核心理念,针对村干部、党员、群众、青少年、商户五大群体实施“积分制”量化赋分管理——将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细化分类、量化赋值,通过“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正向激励机制,不仅让抽象的“美德”“信用”变得可量化、可兑换,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乡村治理注入“一池活水”。
为确保“美德信用+”模式落地见效,小留镇从平台搭建、群体管理、部门协同三方面构建起系统化支撑体系。在平台建设上,首创数字化管理载体,成为菏泽市首个研发美德信用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乡镇。该平台实现全镇美德信用数据统一归集、动态更新,村民参与志愿活动、商户诚信经营、干部履职尽责等行为均可实时记录、自动赋分,让信用积分从“口头评价”变为“可视化数据”,彻底打破传统治理中“标准模糊、记录零散”的瓶颈,构建起“数据驱动、精准赋分”的基层治理新范式。在群体管理上,推行个性化评价标准,依托全镇治理基础,打破“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以“五好”创建为靶向为五大群体量身定制信用指标:对村干部侧重“履职效能、群众满意度”,对党员突出“先锋作用、志愿服务时长”,对群众聚焦“家风建设、村庄事务参与度”,对青少年强调“德育实践、文明行为”,对商户注重“诚信经营、社会责任”。通过“群体画像+积分纽带”,让美德信用建设从“泛化要求”变为“精准行动”,全方位织密小留镇美德信用网络。在部门协同上,建立联动治理机制,由镇党委牵头,联合民政、综治、市场监管、教育等镇级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民政部门主导移风易俗积分规则制定,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商户诚信评价,教育部门牵头青少年德育积分管理。通过“联调联动联治”,统筹推进美德信用活动落地,避免“单打独斗”,实现“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真正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全域工作。
在三大支撑体系的保障下,小留镇以美德信用数字化管理平台为载体,围绕“五好”创建目标,针对五大群体深化“四进”行动,推动美德信用从“体系建设”向“场景落地”延伸,渗透到基层治理各末梢。美德信用进机关,重点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头雁效应”,将美德信用建设与文明单位、模范机关创建深度融合:突出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健全公职人员“守信践诺”机制,把政策落实、群众诉求响应等纳入信用评价;加强政德教育,将诚信建设纳入党员干部纪律教育,鼓励干部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依法依规将公职人员信用信息纳入镇数字化平台,实现“信用与履职挂钩”,倒逼机关作风转变、效能提升。美德信用进村庄,聚焦激活村民自治动能,依托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将美德信用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把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行为量化赋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农资农具等“看得见的实惠”;针对农村陈规陋习,持续深化“反对浪费、文明办事”行动,探索推行婚礼简约化、葬礼低碳化、寿宴小型化等新礼仪,对践行新风尚的家庭额外加分,并通过“积分公示栏”“村民微信群”实时公开积分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文明氛围,让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美德信用进企业行业,着力打造诚信经营生态,以“信用赋能企业发展”为导向,建立“诚信商户/企业”评价体系,从产品质量、合同履约、消费者投诉、社会责任等维度设置信用指标,由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定期评级;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将诚信经营情况纳入镇数字化平台,对“诚信标杆企业”出台政策倾斜、服务优先等奖励办法,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参与美德信用品牌建设,通过赞助公益活动、吸纳村民就业、支持村庄建设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相关行为纳入信用积分,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
从搭建数字化平台到完善协同机制,从细化群体标准到深化场景落地,小留镇通过“数字平台+精准赋分+多元融合”的“美德信用+”模式,不仅让“美德”有了量化标尺、“信用”有了实际价值,更推动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共治”,真正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小留经验”。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