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年来,淄博市桓台县紫悦城社区聚焦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三联四进”工作机制——以“干部联网格、党员联居民、积分联奖惩”为核心纽带,推动组织、协商、信用、服务“四进”网格,构建起党建掌舵、多方联动的治理框架。
在这一机制下,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组织搭建治理平台,以社会信用积分为重要赋能手段,将协商议事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入网格日常,切实把治理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尤其在治理体系中,社区精准引入社会信用积分这一“关键变量”,依托“积分联奖惩”机制,逐步形成“党组织牵线统筹、网格串联资源、信用搭台激励、群众共享实惠”的工作格局,有效激活全员参与社区共治的内生动力。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方面的创新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活关键群体,凝聚社区治理“信”合力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落地、服务群众的关键环节,而“红色力量”则是凝聚人心、驱动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此,社区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信用体系建设全过程,创新构建起“红色领航、信用赋能、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让治理效能在党建与信用的融合中持续提升。
一方面,建强“红色组织”,为信用建设筑牢“主心骨”。社区先将辖区划分为18个基础网格,在此基础上成立10个网格党支部,创新构建“1+4”网格党支部体系——每个党支部设1名书记统筹全局,配备4名分别来自机关在职党员、退休干部、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的副书记,通过多元力量整合,把党员群众紧密凝聚在网格党组织周围。同时,建立分层激励机制:每季度开展信用积分兑换时,专门对优秀楼长、单元长进行表彰;每年评选出的星级楼长、单元长,还会在“信用桓台”平台获得专属信用赋分,凭此可享受县级层面信用应用场景的积分兑换权益。信用加持下,网格服务队伍中的关键群体——楼长、单元长的主动性与责任感被充分激发,有效凝聚起社区治理的“信”合力。
另一方面,做实“守信回报”,让信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社区有针对性地建立“红色信用积分”制度,居民积累的信用积分可直接兑换特色红色服务,积分达标者,不仅能享受“党员上门理发”“党员志愿者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还可优先参与社区组织的“红色研学”“技能培训”等成长类活动。通过将信用与实际福利紧密挂钩,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守信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夯实了“红色领航、信用赋能”的治理基础。
积分权益双向挂钩,激发居民志愿服务热情
“信用+志愿服务”模式,是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制度设计将“奉献行为”与“信用价值”紧密联结,为社区治理注入内生动力。
社区重点建立志愿服务信用积分制度,明确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服务质量、群众评价等核心要素,量化转化为相应信用积分,并将其作为居民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让志愿服务的“无形付出”有了“有形量化”。
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以紫悦城社区为例,该社区专门组建“信用志愿者服务队”,居民可自愿加入,并通过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寒暑假托管班助教、独居老人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取对应信用积分。这些累计的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家政服务等实际福利,还与居民在社区内的评优评先、公共服务优先权等权益直接挂钩,形成“服务—积分—权益”的良性循环,真正让志愿服务从“无偿奉献”变为“价值可感”,持续点燃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创新“公益+市场”模式,让居民享受多方实惠和便利
社区创新探索“公益+市场”双轨运营模式,通过睦邻集市搭建邻里互动与便民交易平台、培育社区微业盘活本土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团购链接优质供给等形式,同步配套建设幼小托管、家政便民、文化休闲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将多元公共服务精准送到居民“家门口”,切实满足日常需求。
今年以来,社区进一步深化服务创新,重点推行“信用+社区团购”特色模式:一方面将居民信用积分与团购商品优惠权益直接挂钩,叠加金融银行提供的专属满减福利,让居民在享受便捷购物的同时,能凭良好信用获取双重实惠;另一方面建立“利润反哺”机制,按照商家与社区预先约定的比例,将团购产品部分利润定向投入社区公共建设,既有效拓宽了社区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又为“众议众筹”民生项目(如老旧设施改造、公共空间升级等)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种“居民得实惠、社区得发展”的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服务的吸引力与实用性,更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激活“两新组织”力量,构建社区信用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
“两新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正从便民服务、社区治理、应急支援、公益帮扶四大核心领域深度融入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以多元实践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在服务民生方面,“两新组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开展免费测血压、义务磨菜刀剪刀等便民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实惠;部分餐饮店定期为社区独居老人配送1-2次“爱心简餐”,用暖心服务守护特殊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清洁日”行动,组织志愿者清理楼道堆积杂物、小区公共区域垃圾,助力改善社区环境。在秩序维护上,“两新组织”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开展文明停车引导、垃圾分类宣传劝导等活动,协助社区规范公共秩序,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为激励“两新组织”持续参与,社区将其服务行为纳入信用积分体系,同时为参与人员发放米、面等物资作为补充奖励。这种“信用+物资”的双重激励模式,有效激发了“两新组织”的参与热情,最终构建起“信用共建、服务共享、治理共赢”的社区“两新”联动新格局,推动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以“信用小积分”点亮成长梦想,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港湾
社区共青团立足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了一套“看得见、做得到”的信用积分规则,将抽象的“诚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引,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实践中感知信用内涵、积累信用价值。
一方面,以“诚信行为”直接加分,为成长种下品格种子。日常行为中的诚信表现是积分体系的“基础项”,像按时参与社区活动不迟到、归还社区图书时保持卷面整洁、与同伴交往中信守承诺等看似微小的举动,都能兑换相应信用积分,让诚信意识在点滴小事中扎根。
另一方面,以“社区实践”多劳多得,激活主动参与热情。鼓励青少年走出家庭、融入社区,是积分体系的“加分重点”。无论是参与“小翅膀清洁日”清理楼道杂物、跟随团员志愿者上门慰问独居老人,还是在“反诈小课堂”中协助开展宣传服务,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践活动对应不同积分档位,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让孩子们在奉献中收获成长。
社区通过这一“信用小积分”机制,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成长大梦想”,更让社区成为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实现了信用培育与青春成长的双向赋能。
部门联动“一码通查”,信用积分激励商户践行“门前五包”
商圈作为社区居民消费与社交的核心场景,其诚信建设水平直接关联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与社区治理效能优化。为推动信用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居民可感知、能享受的“实在福利”,社区重点打造“永乐巷信用街区”: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对街区内所有店铺实现经营信息“一码通查”,确保商户诚信经营可追溯;另一方面制定正向激励规则,对“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包文明)落实到位的商户,给予信用积分奖励,商户可凭积分兑换“信用主题电子屏”广告时长,既降低经营宣传成本,也强化诚信经营动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商圈成功从“单纯消费场所”转型为“社区信任枢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信用支撑”。截至目前,社区信用应用场景已拓展至100余个,全面覆盖居民衣食住行、水电气暖等日常需求;自去年以来,参与信用积分兑换的居民累计超2000人次,真正让信用建设惠及民生、赋能治理。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