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皖政办秘〔2025〕38号,下称《实施方案》),以5个方面23项具体措施持续深化“诚信安徽”品牌建设,有效赋能安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紧扣国家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聚焦安徽发展实际,明确将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从前期实践来看,安徽已通过信用报告替代证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创新举措积累了扎实基础——仅“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一项改革,就累计节省企业成本超3亿元,相关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并在全国落地实施。此次《实施方案》的出台,预示着安徽信用建设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的新阶段。
《实施方案》构建起覆盖政务信用、经营主体信用、社会组织信用、自然人信用的全主体信用建设网络,形成“示范引领+精准施策”的推进格局。实施政府诚信履约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诚信评价体系,通过失信投诉受理、诉讼执行协调等机制,力争实现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动态清零”,同时,强化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服务机构公信建设,增强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开展“助企增信”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将诚实守信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打造一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深入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在确保保密和敏感信息安全前提下,加强国有企业信用状况披露,带动其他经营主体依法合规提供市场信用信息。
推动行业商协会依法依规建立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组织开展诚信经营承诺、信用公示、信用评价、信用培训等,鼓励对守信成员采取重点推介等激励措施。
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记录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完善全省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严禁将非信用信息和个人私密信息纳入信用评价。探索建立自然人信用积分通用指标模型,推动各地开展自然人信用积分管理应用,并实现自然人信用积分跨市互认。
数据是信用体系的核心要素。《实施方案》提出,省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及配套数据归集标准,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行业信用记录,依法依规明确其中失信行为严重程度。动态更新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及融资信用信息清单,2026年底前汇总建立相关主体的完整信用记录。
升级扩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信用平台二期项目,配套推进省市信用平台专项提升改造。深入实施百亿数据归集倍增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信用基础数据库,与融资、产业、消费、农业等主题数据库互联互通。组建省信用创新实验室,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智能化水平。
《实施方案》通过“激励+约束+修复”三位一体机制,让信用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深入推行“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信用+免申即享”模式,梳理推出一批“信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健全严重失信主体认定、惩戒和退出机制,将信用平台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监管工作流程。更新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依法依规限制或禁止严重失信主体相关行为。试点开展信用修复“无感申请”,实现证明材料“能免尽免”。2025年底前,完善失信行为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提示书“三书同达”机制,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