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奋进万亿之城,赓续青年之志——南京师范大学BIO-X·常新力实践团赴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7 16:10:56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常州,这座以“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为定位的万亿之城,正以澎湃之势竞逐生命科学、新材料两大产业赛道。在这方“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热土上,2025年盛夏,BIO-X·常新力实践团肩扛“探前沿、强科普、育新人”使命,于7月深入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与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以“新质赋能,探索生命科学前沿;创新驱动,助力青年城市实践”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创新厚度,用镜头定格产业速度,用心灵感受城市温度,在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的“细胞工厂”与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之间,完成了一次对江苏青年型发展城市的高质量观察,写下“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青年”的生动注脚。

  组织先行,双线协同

  为让“青年实践”与“城市需求”精准对接,团队提前两个月启动筹备。线上组与线下组“双轨并进”。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采用 "线上+线下双轨并进" 模式,线上组分为宣传组和文案组,宣传组负责公众号撰写、视频剪辑、海报制作、新闻稿件撰写、联系媒体与投稿等,文案组负责制作成功报告、写日记等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线下组负责组织联络、采访、拍摄等,实现全流程实地推进。在组长吴曹越同学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合作融洽,效率显著。

  探秘科研,智造前沿——走进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

  7月29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由黎杰老师带领进行参观与交流,同学们在这里真切触摸到国家重大需求的强劲脉动。

  黎老师以“一核三园”产业布局、“南有深圳、北有天津、中有常州”的战略坐标,为同学们描摹合成生物学的万亿级产业前景 。他用DHA藻油、L-苹果酸等身边案例,向同学们展示研究院在各个领域的成果,并强调合成生物学是用理性设计把活细胞打造成高效“细胞工厂”的学科本质。同学们随后走进实验室,PCR、离心、液相色谱、超净台尽显科研严谨;中试车间数米高不锈钢发酵罐及纵横管道,将实验室成果放大为产业力量。深度访谈中,黎老师解析“上游菌种设计—中游工艺—下游转化”全链人才需求,指出AI+合成生物正催生新岗位,勉励大家夯实数理生化基础、投身科研实践。

  材料强国,对话星辰——走进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裹挟狂风骤雨,却挡不住同学们求知的脚步。同学们如期来到了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刘亚教授会面。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1982年高分子材料专业到拥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拥有许多大型仪器现代学院,“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贯穿始终。

  在介绍完学院历史与成就后,刘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走进了实验室。教授详细讲解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收集产生的信号来获得样品微观形貌的高分辨率图像。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体验,她拿出装有不同图层材料的盒子,先让大家用肉眼观察,再展示电镜扫描下涂层的纹理形态,细致的讲解让同学们对材料的微观世界有了清晰认识。此外,实验室里的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以及研究生们专注实验操作或数据分析的场景,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材料表征技术的强大。

  同学们深刻体悟到“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的深远意义,更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志向。

  云端研讨,跨界共鸣

  7月31日晚,线上成果研讨会如期召开。

  来自生科院、能源院、食品院等的学子轮番发言,从“合成生物学+食品”“生物材料+医疗”到“AI+科研”……实践团成员围绕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思考,也试着探讨了“科技如何改变未来”。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BIO-X·常新力实践团不仅完成了一次“知行合一”的青春远征,更是在前沿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求索致远。
  在这里,团队成员读懂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代价值。此次研学,不仅是对“合成生物学+”“新材料×”前沿赛道的全景扫描,更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深度体检;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升级,更是一场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淬火。正如“当课堂知识在发酵罐里升腾,当青春坐标与城市战略同向而行,青年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澎湃的建设者。”

  在这里,他们体悟“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江苏气度。从“龙城英才计划”到“青年驿站”,从“青春留常”到“青年卡”,江苏以城市最高礼遇向青年告白:青年人负责茁壮成长,城市负责阳光雨露。正如团队双线作战机制:线上宣传组与线下研学组“云端+地面”无缝衔接,一篇篇推文、一条条短视频、一张张海报,把常州对青年“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城市宣言,翻译成Z世代的青春语言。

  当“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与“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交相辉映,一幅“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的壮阔画卷正在江苏大地铺展。未来,他们必将以此次常州之行为序章,把更多“从0到1”的科学发现、“从1到100”的技术突破、“从100到∞”的产业裂变,写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恢宏史诗,写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吴曹越)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