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杭州华厦眼科医院的玻璃,黄旭院长正俯身调试全飞秒设备,指尖在操作屏上精准滑动。这位深耕近视矫正手术近30年的医者,已为上万名患者擦亮心灵的窗户。近日,我们走近黄旭院长,听他讲述与光明结缘的故事。
从济世理想到眼科深耕:初心藏在每一次手术细节里
您为什么会选择眼科?尤其是在近视手术刚起步的90年代。面对提问,黄旭院长的目光落在诊室墙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题字上。
学医多少都带着点济世的理想。他笑言,当时看到很多人因为近视,连看黑板都要眯着眼,更别说参军、当飞行员这些梦想了。我想,要是能让他们摘了眼镜,看清世界,也算实实在在做了点事。
90年代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技术刚传入中国,堪称新鲜事物。从事眼科领域的他也是国内较早接触该技术的医生之一。第一次独立主刀,患者是个想考警校的学生。术后高清视觉让学生喜出望外,还给了他一个鞠躬——这个瞬间,让他坚定了在屈光手术领域走下去的决心。作为江西省较早从事屈光领域的博士生,他说临床经验是术,理论知识是道,缺一不可。他说,从准分子到 ICL 人工晶体植入术,再到全飞秒,技术在变,但把每台手术做精的追求从未变。
从技术突破到团队领航: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眼科服务
2018年,黄旭受邀加入杭州华厦眼科医院,担任副院长。作为中国非公医疗机构眼科分会屈光专业委员,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拿下SMILE 手术质量贡献奖EVO ICL手术质量奖等多项行业大奖,2023年更被聘为华厦集团学术委员会眼屈光分委会常务委员。
这些奖项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团队共同精进的结果。黄旭强调,医学进步离不开传帮带。他坚持每周组织团队病例讨论,带着年轻医生做科研,把近30年的手术经验拆解成角膜厚度测量误差控制术后干眼预防等细节手册。
除了临床,他更看重技术创新。全飞秒设备更新时,我们第一时间引进,然后团队封闭训练,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正是这份严谨,让杭州华厦眼科的近视手术量逐年攀升,成为长三角地区患者信赖的摘镜根据地。
从家人信任到万人口碑:旭哥的称呼里藏着多少故事?
面对人们没人会选择拿亲人做试验的质疑,杭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旭以实际行动给出了不同答案——他开展的第一台全飞秒近视手术,患者便是自己的亲妹妹。信任像一颗种子,慢慢长成口碑的森林。身边的亲戚朋友陆续找他手术,而患者中更流传着做近视,找旭哥的说法。
让更多人看清梦想:医生的普通与不普通
从医近30年,黄旭的随访记录本落了厚厚一叠,上面记着患者的术后反应、复查时间,甚至少看手机的叮嘱。术前沟通5分钟,能消一半紧张;术后随访一句话,能安一颗心。这是他坚持了多年的习惯。
不少患者术后成了他的朋友,相约爬山、泡茶,聊孩子的学业,说生活的琐事。他说,这种超越医患的情谊,是职业给的额外礼物。
谈及未来,黄旭的眼神很坚定:医生其实很普通,会做手术也很普通。但看着有人因为我的手术穿上警服、冲上赛场、自信地站在镜头前——这种把别人的梦想串起来的感觉,太不一般了。
采访结束时,手术室的灯又亮了。这位光明摆渡人转身走向手术台,白大褂的背影在灯光下格外清晰。他说,只要还有人需要摘镜圆梦,他的手术台就会一直为他们亮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