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14日,由青海省西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探寻“西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媒体调研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国内20家媒体单位的记者编辑及相关专家参与其中,深入西宁多地探访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实况。
多地走访,聚焦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
活动期间,调研团先后走访了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区和湟源县,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冷链仓储及示范基地,围绕“西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品牌建设展开采访调研。调研团就如何依托西宁高原净土的独特自然条件,进一步提升高原冷凉农业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凸显“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内涵积极建言献策。
据了解,2024年12月16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江西省新余市举办的发布会上,正式授予西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称号,为西宁冷凉蔬菜赋予了独特的气候生态品牌内涵。
区县亮点:冷凉蔬菜成增收致富利器
图为湟源青翠青蒜苗种植基地 摄影\王文杰
- 湟源县:作为调研的重要一站,湟源县的冷凉蔬菜产业展现出蓬勃活力。该县青蒜苗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了以万亩基地为龙头、千亩基地为支撑、百亩基地协同发展的规模化、集群化产业格局。其中,湟源青翠青蒜苗种植合作社从2007年的300亩发展至2200亩,依托“青蒜苗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形成规范种植体系,注册“山根马籣”商标并获绿色食品认证,2024年带动100余户农户实现产值2700万元。此外,寺寨乡烽火村的豌豆苗基地采用“现采现加”模式,设立流动加工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2024年120亩豌豆苗每亩产值达0.6万元;申中乡星泉村的胡萝卜种植面积达700余亩,依托冷凉气候优势,计划销往四川、福建等地。2025年,湟源县胡萝卜、青蒜苗、荷兰豆总面积达1.9万亩,带动大量务工增收,其中青蒜苗带动3.5万人次务工增收1920万元,荷兰豆总产值超3360万元,胡萝卜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大通县: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农业发展,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促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种植的茼蒿、香葱、豆苗、甘蓝等蔬菜远销长三角和香港等地,农产品影响力与价值持续提升。
湟中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遵循统一规划、种植、管理、销售原则,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建成露地白菜苔、红菜苔、大葱等种植基地。得益于当地冷凉气候、强紫外线等条件,蔬菜病虫害少、无污染,绿色有机特色突出,深受市场欢迎。
未来规划:技术革新与产业拓展并行
西宁将持续推进农业技术革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种植技术对冷凉区特有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与质量控制,提高产量及耐寒抗旱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深化农产品加工,开发冷凉农业产品深加工产业以提升附加值,并依托冷凉区域的自然风光和特色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媒体调研活动,让外界更直观地了解到西宁作为“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的产业实力与发展潜力,为西宁冷凉蔬菜品牌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