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乌鲁木齐,晚风裹挟着书卷的墨香拂过天山雪线。8月10日晚,乌鲁木齐大剧院内千余席位座无虚席,帆书APP创始人樊登以一场关于“读书与幸福生活”的深度演讲,为“书卷里的中国·乌鲁木齐站”拉开序幕。这场以“致敬丝路明珠、阅见多元共融”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不仅让经典阅读的星火点亮边疆之夜,更以直播带货、名家对谈等创新形式,书写了“文化润疆”的生动篇章。
经典阅读:樊登引航心灵疆域
“真正的超能力,是书籍赋予我们穿越时空的智慧。”樊登在聚光灯下娓娓道来。他化用《论语》“学而时习之”的千年哲思,结合现代人焦虑困境,提出“阅读是精神解压阀”;借《道德经》“知足不辱”的东方智慧,诠释物质时代的心灵平衡之道。
这场演讲如同一座桥梁:一端连接帆书APP精选的《心流》《思考,快与慢》等心理学经典,另一端则扎根于多民族聚居的乌鲁木齐现实土壤。一位哈萨克族教师感慨:“樊登老师将《丝绸之路》中的历史脉络与新疆今日的开放发展相贯通,让我们从阅读中看见自身文化的壮阔。”
直播带货:贺娇龙携土产破圈 民族艺术燃爆全场
演讲前一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跟着樊登逛新疆”直播席卷网络。“网红局长”贺娇龙现身直播现场,身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都塔尔琴声流淌如天山溪水。她手持木垒鹰嘴豆、喀什无花果干,讲述着张骞出使西域时“胡麻苜蓿随驼铃”的典故;当冬不拉弹奏起《玛依拉变奏曲》,库尔勒话蜜瓜、新疆自产自酿葡萄酒在镜头前化作丝路风物的当代注脚。
“这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让特产承载文化走出新疆。”贺娇龙如是说。直播中穿插的民族乐团表演成为点睛之笔:十二木卡姆选段配合新疆特色产品展示,古老韵律与现代电商碰撞出火花。四小时直播吸引几十万人次观看,吐鲁番葡萄干、伊犁薰衣草制品等产品获得广大好评,文化赋能经济的实践在此刻具象化。
思想对谈:刘亮程与木垒书院的乡土哲学
在距乌鲁木齐两百公里的木垒书院,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与樊登的对谈则呈现另一种深邃。这座由农庄改建的书院墙头爬满葡萄藤,院内馕坑飘香。刘亮程抚摸着书院土墙笑言:“在新疆,泥土和文字一样有温度。”他分享新作《本巴》的创作历程——将江格尔史诗融入当代叙事,恰如木垒书院将农耕文明凝练为精神家园。
当樊登问及“文化润疆的根基”,刘亮程指向窗外的麦田:“润泽不仅靠书本,更要像春雨渗入大地。我们在此举办农民写作营,让放羊娃用哈萨克语写诗,这才是文化真正的生命力。”书院廊下悬挂的维吾尔文书法、蒙古族刺绣与汉语典籍相映成趣,恰是多元共融的微缩景观。
润疆新篇:从书斋到旷野的文化实践
此次活动延续了帆书十二年深耕阅读的初心,更开创了“文化润疆”的立体模式:经典普及:樊登以《论语》《道德经》等典籍为钥,解锁现代人心灵困局;经济赋能:贺娇龙直播让“养在深闺”的土产借文化IP走向全国;乡土深耕:木垒书院成为滋养本土创作的文学绿洲。
正如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在闭幕致辞中所言:“当书页翻动声与都塔尔琴弦共振,当先贤智慧遇上木垒的麦浪,‘润疆’二字便有了温度与重量。”位于乌鲁木齐的帆书·樊登书店在此次活动中,也迎来了一批乌鲁木齐一中的孩子们现场聆听樊登讲书,少年们埋首书籍中的身影,持续延展着这场文化之旅的深度。
天山明月照见书卷开合,文化薪火已燃遍绿洲大漠。这场以阅读为名的相遇,正让“润疆”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滋养人心的浩荡长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