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宁波咸祥镇鹰龙海畔海岸线,一群“红马甲”在烈日下弯腰捡拾垃圾,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没人停下手中的动作。这场由17岁高中生洪子睿发起并组织的“守护蔚蓝宁波海岸线”净滩行动,吸引了30多名社会上的志愿者参与,短短3小时清理出300多公斤海洋垃圾。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年轻的发起人不仅带领团队高效完成净滩任务,还亲自踩着礁石、深陷淤泥,和他的同伴一起采集了20瓶海水样本,为后续海洋污染实验室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我想为海洋做点事!”——17岁少年的环保初心
作为从小在宁波长大的孩子,我们的海,曾经那么美,如今却因为污染让家乡人不敢放心吃海鲜,甚至让外地游客望而却步。但污染不止来自远方。去年我去象山赶海,一脚踩下去,缠住脚的不是贝壳,而是烂塑料袋;低头一看,礁石缝里塞满了烟头、奶茶杯。退潮后的沙滩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不是贝壳,而是塑料碎片。”洪子睿谈起发起活动的初衷时,语气里仍带着少年的热忱。尽管才17岁,但他的行动力远超许多成年人:从策划、招募到执行,他一手包办。7月初,他在社交媒体发布活动信息,到线下去招聘志愿者,发布传单,宣传活动,没想到报名瞬间爆满,最终筛选出30多名来自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包括企业职员、大学生、退休教师甚至是保安。
“很多人问我,一个高中生能组织好这样的活动吗?”洪子睿笑着说,“但我觉得,环保不分年龄,只要你想做,就能找到办法。”
“踩着礁石,深陷淤泥,但数据必须精准!”——来自20瓶海水样本的坚持
净滩行动当天,洪子睿的任务不仅仅是协调现场,他还肩负着海水采样的重要工作。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他必须走到潮间带的礁石区,踩着湿滑的石头,甚至一脚踩进淤泥里,才能采集到最接近污染源的水样。
“那儿的石头特别滑,我差点摔进水里。”他回忆道,“但我和同伴互相配合,一瓶一瓶地装,最后成功收集了20份样本。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地方,改变了海水采集的经纬度,以供后续实验的科学性。”这些样本也成功地将被送往实验室,为后续的海洋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采样的时候,我的同伴看我踩在泥里,想替我上去,但我拒绝了。”洪子睿说,“既然是我发起的活动,这些关键的事情,我一定要自己完成。”
洪子睿还补充道:“我们每次换的海水采样地点的潮量都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采集进程。但是我和我的同伴至始至终遵循的是尽可能踩着岩石上去防止被海水冲刷,并且在采集过程中尽量让采集瓶口朝上,瓶尾向下,塞进海水口里,等待一波接一波的浪潮的涌入,这样多试几次最终水就会充满整个瓶子了,这其实也属于课本上的知识落实到了实地的应用,整个过程非常的有趣和有意义。在我们采集的尾声,我们发现了有涨潮的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我们发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采集良机:随着水流量的增长,我们的采集速度也就愈加变快,到后面几乎是二十秒采集一瓶水,然后采集完毕后往身后的岩石缝一丢,和一开始的浅潮时采集海水的情况截然不同。”
“他们不只是来捡垃圾,他们是真正的海洋守护者!”——志愿者的故事
净滩现场,洪子睿不仅忙着协调各组,还抽空采访了几位志愿者,记录下他们的心声。
“我想让孩子知道,保护环境不是别人的事。”一位宁波当地的企业职员说,“看到子睿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组织这样的活动,我觉得特别受鼓舞。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社会志愿活动,增强了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尤其是海洋污染。”,他补充道。
“我以前从没想过,会在海滩边发现一个巨大的啤酒瓶子,这要是被海洋生物吃了或者碎了伤害到来此游玩的人,该有多么危险!”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叹着,“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环保首先要从细节做起。”
洪子睿听着大家的反馈,心里暖暖的。“其实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清理了多少垃圾,而是看到这么多人因为这次活动,真正开始关注海洋污染。”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计划
活动结束时,夕阳洒在干净的海滩上,潮水轻轻拍打着岸边,仿佛在说“谢谢”。但洪子睿的环保行动并未结束——他已经在筹划下一次净滩活动,并计划联合学校环保社团,推动长期海洋保护项目。
“我想在未来创立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宣传我心中的环境感想,记录我们队伍每一次的努力和奉献,让更多人养成随手捡垃圾的习惯。”他眼神坚定地讲到,“也许我一个人能做的有限,但如果能影响更多人,我们就能真正改变一些事情。”
后记
17岁的洪子睿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限制,热情和坚持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场净滩行动不仅清理了300公斤垃圾,更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颗环保的种子。而这位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