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SNEC展会上,弘正储能创新推出了“储无忧”商业产品,以“软硬件+服务”一站式模式,构建“收益无忧、运维无忧、安全无忧”的全链路解决方案,为行业破局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储无忧”的核心诉求在于用数字化能力重构收益模型。其底层支撑是“云边端协同+AI决策中枢”,通过精准捕捉电力市场波动中的套利空间,实现从策略优化、能量动态调度到多元价值创造的跃迁。
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收益除电价政策影响外,另一瓶颈往往卡在“充放电策略”的精准度上。“储无忧”依托AI算法能自动抓取电价信息,在防逆流、容量管理、需量控制三重约束下实现自主寻优,动态策略精准计算最优充放电曲线——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实测数据显示,该策略可帮助项目收益提升10%。这意味着,即使峰谷价差缩小,储能系统仍能通过精细化运营保持稳定收益。
更关键的是,“储无忧”已提前布局未来现货交易的全面展开。通过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弘正储能虚拟电厂平台搭载预测分析算法以及电力交易决策智能体,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预测市场变化、自动生成每日交易策略,并根据市场动态和气象信息进行实时调整,以更快速度、更高精度与速率响应电力市场调度,提升工商业储能“K值”,从而大幅度提升运营效益。
从单一峰谷套利,到需求响应、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的综合收益,对用户而言,“储无忧”的价值是通过数字化能力锁定收益,将市场波动转化为多元化价值增长极,真正做到“收益无忧”。
运维无忧: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进化”的技术升维
随着工商业储能装机量激增,但与之相伴的,是后市场运维压力呈指数级攀升。传统运维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成本较高且效率低,难以应对复杂工况下的突发问题。面对运维压力的不断攀升,技术创新成为破解运维难题的关键。
“储无忧”商业产品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融合多模态知识图谱与生成式推理算法,构建起“数据感知-智能决策-自主优化”的AI运维体系,完成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进化的技术升维。弘正储能对“储无忧”的定位,绝非简单的“产品组合”,而是好的产品基础上,叠加周到的售后服务,助力客户“运维无忧”。
“储无忧”智慧运维系统以数字孪生与智能算法为驱动,通过多物理场仿真、大数据及物联网数据管理,实现多维状态估计、安全态势感知等功能;其自主研发的D-Galaxy智慧储能管控平台可自动将分析结果直观呈现给运维人员,为其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同时,智慧运维系统还能够通过不断积累运行数据与故障案例,反哺知识图谱与算法模型,实现运维能力的“自我迭代”。
对用户而言,“储无忧”智慧运维体系的构建,不仅在于降低运维成本,更在于提升储能系统的“可用率”——通过主动预防与快速响应,确保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直接提高项目的年收益。
安全无忧:从“事后灭火”到“主动预防”的底线重构
安全,是工商业储能的“生命线”。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频发,暴露出传统安全方案的局限性——依赖“事后灭火”的被动防护,难以应对热失控、内短路等隐蔽性风险。
弘正储能的“储无忧”安全体系,以“三级预测+智能防护”重构安全逻辑,直指“安全无忧”核心目标,将安全防线从“被动应对”推向“主动预防”。
一级预警:通过BMS2.0系统实现SOC<2%、SOH≤1.8%的精准估算,结合神经网络RUL模型,提前7天预警内短路等风险;
二级阻断:在电池簇(BCU)部署轻量算法,检测到温度异常、电压波动等隐患时,自动调整均衡策略,限制异常电池充放电功率,从源头阻断风险扩大;
三级预测:依托云端整合全站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集群评估电池、电气、消防系统风险,输出“安全健康度”报告并提供优化建议,覆盖从状态感知到风险阻断的全周期防护。
在物理防护层面,弘正储能采用“主动预防+被动消防”双重保障:7M感知系统实现风险早发现;气溶胶与水漫灌组合消防方案,确保极端情况下的快速响应。电气防护则覆盖PACK级至系统级,通过熔断器、隔离开关等多重安全冗余设计,阻断故障传导。
更值得关注的是,弘正为用户免费提供储能设备质量责任险——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顾虑,更将“安全”从技术承诺升级为“风险共担”的商业信用。
结语:当“确定性”成为工商储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弘正储能推出“储无忧”计划,以五大权益重塑行业服务范式:全场景服务定制、云端智慧运维终身服务、安全SaaS平台终身服务、自主动态寻优策略预测算法服务、VPP/聚合平台服务。
“储无忧”的本质是弘正对行业痛点的系统性回应。当政策红利消退,通过技术赋能收益可预期、运维可控制、安全可保障的三维“确定性”能力,重构行业价值标准,为每一个参与方在波动的市场中找到“稳定锚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