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我们将迎来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死亡,向“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和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肝脏承担着500多种生理功能,却是一个“沉默的器官”。由于其内部缺乏痛觉神经分布,肝炎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肝区疼痛、皮肤黄染、腹水等显著表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强调,肝炎防治贵在“未病先防”。尤其在夏季,高温湿热易导致肝火旺盛、肝气郁结,此时更需注重中医调理。
(谷医堂中医馆)
警惕肝脏的“求救信号”
肝有问题,常常先表现在身体的其他地方。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指出,有的人梦多失眠;有的人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一生气就胃痛;有的人经常偏头痛;有的人吃完东西觉得腹胀,有的人早上起来口干口苦,眼睛长期干涩、布满红血丝;女性月经不调、脸上长斑……若出现以上症状,需警惕肝脏亚健康!而现代生活中的诸多不良习惯,如长期情绪压力大、酗酒过度、不合理用药、长期熬夜劳累等,都是损害肝脏的“隐形杀手”。
(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
中医护肝“养生之道”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易扰心神、耗伤津液,正是调养五脏的关键期。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表示,中医护肝的核心在于日常“减负”,而非被动治疗。这个夏天,不妨从一餐一饭、一次散步开始,为肝脏这个“人体过滤器”做好养护。
情志调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怒则伤肝”。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情志是养肝的关键。应避免长期陷入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通过听音乐、与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自我疏导,使肝气条达。
饮食调养:中医饮食养肝强调均衡营养。《黄帝内经》早有明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确保各类营养物质均衡摄入。中医认为“青色入肝”,适当多食菠菜、西兰花、芹菜等绿色食物,有助于养肝护肝。
行为调养:限酒、运动、充足睡眠是行为养肝的三大支柱。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个小时,“人卧则血归于肝”,静卧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血液、氧气、营养供给,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同时,对于肝脏已有问题的人群,散步是最佳运动选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疏解心理压力,黎志清建议,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茶饮与中药调理:日常可用一些中药泡茶饮用,如枸杞、菊花、玫瑰花等。枸杞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疏肝解郁,长期饮用有一定疏肝养肝效果。如果不适症状较明显,如有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经常叹息,女子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肝郁气滞表现时,可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如有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肝血不足者,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等养血补肝之品,但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应用。
穴位按摩与经络拍打: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可清肝泻火、疏肝理气;拍打肝经:站立位或坐位,用双手沿着双腿内侧肝经循行部位轻轻拍打,左右腿各拍打3-5分钟,每天1-2次,能疏通肝经气血,增强肝脏功能。
(谷医堂总部)
预防为先,定期筛查是关键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肝脏养护中尤为重要,而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病的关键。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建议以下人群应特别重视肝脏检查:病毒性肝炎感染者、40岁以上男性、长期服药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脏专科体检。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
在夏季湿热交蒸的考验下,中医千年智慧为肝脏健康撑起“防护伞”。值此世界肝炎日,谷医堂秉持“未病先防”核心理念,积极推动肝炎防控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养护”转变。这个夏天,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身体里这位默默奉献的“解毒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