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跨越速运凭什么“圈粉”万千客户?“中国零担30强”榜单后的服务经济学

2025-07-01 12:12:01 来源:大象新闻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中国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跨越速运再次以实力证明了自己的领军地位。

  近日,运联最新发布的“中国零担30强”榜单揭晓,跨越速运凭借卓越的运营能力和持续增长的市场表现,再次夺得TOP 3席位。这已是跨越速运连续多年跻身前三甲,其增长势头之迅猛、业务稳定性之强,不仅彰显了企业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市场和客户对其服务价值的深度认可。

  深耕行业 以稳健增长定义头部地位

  零担物流,这个曾被视为“红海”的领域,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商爆发催生了万亿级包裹市场,而制造业升级则对供应链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跨越速运的持续增长显得尤为可贵,而能够持续位居行业前三也绝非偶然。

  近年来,跨越速运业务规模连年攀升,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自2022年首次进入“中国零担30强”榜单以来,跨越速运的零担收入从113亿元攀升至2025年的237。2亿元,复合增速更是业内为数不多的高增速保持者。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物流效率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从区域网络布局到智能化系统升级,跨越速运的每一步战略落地,都在推动行业标准的提升。

  双向认证 以硬核实力稳居行业潮头

  “中国零担30强”榜单的含金量,不仅在于数据维度的客观性,更在于其真实反映了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跨越速运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居前三,本质上是市场筛选与客户认可“双向认证”的生动写照——既凭借硬核服务能力在市场的严苛考验中脱颖而出,更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协同实现价值共生。

  在市场层面,跨越速运正以革新者姿态重构零担物流的价值链条。当行业仍深陷价格竞争的红海时,其已前瞻性地将竞争维度升级为“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通过精准洞察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服务壁垒。

  在客户生态中,跨越速运早已超越传统物流服务商的角色定位,蜕变为值得托付的供应链战略伙伴。从时效保障的全链条管控、运输安全的立体化防护,到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柔性输出,跨越速运始终以客户满意度为价值锚点,这一核心驱动力不仅构筑起用户忠诚度的护城河,更成为其业绩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战略引领 以创新驱动行业变革

  企业长青的密码,往往藏在领导层的战略棋盘里。

  跨越速运的管理团队深谙物流行业的变革趋势,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布局智慧物流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运输网络,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企业始终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业务模式,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这种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使得跨越速运不仅能够适应行业变化,更能在细分领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与行业同行 以服务创造价值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而服务的核心在于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在跨越速运的企业哲学中,“从服务提供商到价值共创者”不是口号,而是嵌入组织基因的行动纲领。多年来,跨越速运不断推陈出新,从“限时速运”到“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始终走在行业创新的前沿。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集团客户,跨越速运都能提供高效、灵活的物流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响应速度。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正是其能够在零担物流领域持续领跑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跨越速运并未止步于现有的成绩。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演变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物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跨越速运将继续以前瞻布局为战略基石,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巩固其在零担物流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这家物流巨头不仅要做行业的参与者,更要成为推动中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编辑:徐霞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