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启用礼暨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于5月21日在广州举行。作为香港恒生大学在内地设立的首个办公室,南沙中心的启用不仅是恒生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也是构建粤港青年联系交流的实体枢纽。
启动仪式由南沙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小潼、广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处二级调研员黄冕、南沙区开发区港澳办主任罗赟、南沙区教育局副局长蔡恭良、恒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郑慕智博士、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钱乃骏先生、校长何顺文教授、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副校长(教学及学生体验)及恒生大学中心(大湾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席符可莹教授、副校长(机构发展)及恒生大学中心(大湾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席陈天恩博士等主礼,标志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正式启用。出席盛会的嘉宾包括恒生大学校董会、校务委员会委员、管理层、学生和校友代表等逾150人。
图一:(左起)恒生大学副校长(机构发展)陈天恩博士、南沙区教育局副局长蔡恭良、广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处二级调研员黄冕、恒生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钱乃骏先生、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恒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郑慕智博士、南沙区委常委 、统战部部长刘小潼、南沙区开发区港澳办主任罗赟、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及恒生大学副校长(教学及学生体验)符可莹教授主持恒生大学(南沙)中心启用礼暨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
郑慕智博士致欢迎辞时表示,南沙中心的启用不仅拓展了校园空间,更突显恒生大学致力透过各市的竞争优势,实践以推进大湾区发展的承诺。大学将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培育青年成为未来的领航者。
南沙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小潼致辞时强调,在《南沙方案》的政策利好下,南沙作为大湾区的中心,正通过税收优惠、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创新政策,为三地青年搭建从课室迈步湾区全面发展的快速通道。恒生大学(南沙)中心正式落户启用,将加速实践「内地硬件+港澳创意」模式,成为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
何顺文教授致谢辞时表示,南沙中心的启用是大学推动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的关键一步。恒生大学将充分利用南沙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及资源,在青年创业孵化和产教融合创新的领域重点发力,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活动中,何顺文校长、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州南沙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辉分别代表恒生大学与创享湾发展共建理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深化跨境资源整合,并促进产学合作。何顺文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为湾区青年打造全方位的青年创业平台。
图二:何顺文校长、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州南沙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辉分别代表恒生大学与创享湾发展共建理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活动当天亦举行「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汇聚政界、学界及商界代表,从政策、教学与创业的视角,讨论湾区青年在大湾区创业的优势与挑战。南沙区人力信息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副主任周黠分享鼓励青年创意的政策,恒生大学管理学系讲师黄伟豪回顾培训学生创业的经验,剖析年轻一代的创业历程,而两位恒生大学毕业生黎达成与赵嗣淦透过分享自身经历,展现湾区青年的创业新机遇。论坛主持人、香港恒生大学管理学系副教授廖逸博士总结时表示,南沙的发展瞬息万变,相关政策与基建塑造机遇处处的创业生态,为实现青年的创业梦按下了加速键。
香港恒生大学简介
香港恒生大学是一所以博雅教育为主导的非牟利私立大学,设有六个学院,包括商学院、传播学院、决策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翻译及外语学院和跨学科学院,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逾6,700人。恒生大学采用独特的「博雅+专业」教育模式,致力培育青年成为具有明辨思维、创新力量、人文关怀、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人才。
恒生大学矢志成为区内具领导地位的私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配合优秀的师资、获奖的绿化校园与设施、创新的学位课程、结合生活与学习的住宿书院系统、互动小班教学、紧密师生关系、获研究资助局资助的具影响力研究,以及优质的学生发展/支持服务。在新加坡AppliedHE公布的2023年「东盟地区+」私立大学评鉴中,恒生大学整体位列第七,并在大中华地区及「就业能力」层面居首。恒生大学亦在2021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2021」位列「优质教育」及「良好工作和经济增长」全球首200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