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产学研地携手 加快姜黄产业化进程——2024年中国姜黄学术研究及产业化高峰论坛举行

2024-12-10 09:50:06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这是加快推动姜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扬帆起航,是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定足迹。

  12月5日,以“协同创新、健康姜黄”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姜黄学术研究及产业化高峰论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论坛汇聚了姜黄产业界代表、姜黄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姜黄产地政府代表,分享中药姜黄最新科研进展和创新产品,探讨姜黄产业化发展。

  此次论坛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犍为县人民政府、锦弘集团发起主办,成都中医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中医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锦弘科优生物协办,四川臻简生物承办,以“主题报告+圆桌会议+产品展示”的形式呈现,搭建了姜黄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展示姜黄研发成果与创新产品的窗口,加快姜黄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这是产品展示的平台——

  自主品牌“姜醒”亮相

  姜黄是四川道地中药材,有植物界“黄金”的美誉,具有护肝、抗炎、抗氧化、抗疲劳等功效,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瞄准中医药大健康这个特色优势赛道,锦弘集团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姜黄创新技术研究实验室一体推进姜黄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这既是锦弘集团深化国企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生动举措,亦是锦弘集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路径。

  校企联手、通力合作,攻克了姜黄的水溶性难题,这项新技术领先国内的姜黄开发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极大提高了人体对姜黄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同时,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孵化培育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HyperCurmin®姜醒”系列产品,推动技术创新走出实验室、小饮品成为大产业。

  论坛外的展厅里,“HyperCurmin®姜醒”牌姜黄植物饮料陈列两侧,展示着校企合作的成果,亦展示着锦弘在大健康乃至生物医药赛道的积极布局。

  这是技术创新的提速——

  姜黄技术研发中心启动

  论坛上,举行了姜黄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仪式

  这个姜黄技术研发中心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政府、锦弘集团合作共建,旨在发挥“校地企”三方的优势,聚焦姜黄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落地,实现姜黄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转化并行,为姜黄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

  “未来,姜黄技术研发中心将主要致力于两个领域的研发,一是姜黄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比如发现姜黄药材里面更多的活性成分,以及如何更好促进姜黄里面活性成分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另外就是致力于姜黄的产业化开发,依托姜黄里面的活性成分,实现在消费健康类的大健康产品里面的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锐说。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姜黄技术研发中心专家聘请仪式,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郑川、傅超美、侯曙光受聘成为姜黄技术研发中心专家。据介绍,未来姜黄技术研发中心将欢迎更多的研究团队加入这个开放性的协同创新平台。

  这是合作模式的升级——

  推动姜黄全产业链发展

  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中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依托论坛搭建的平台,与会的姜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产地代表等生态伙伴聚在一起深入交流,内容涵盖姜黄的种植历史及应用、现代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程、姜黄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产业化挑战与机遇及国际化市场趋势等,核心都落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姜黄的产业链价值,如何加快产业化进程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产学研地”四方深入交流,亦是为深化合作探路。“成都中医药大学、锦弘集团和犍为县通力合作,聚焦姜黄的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我相信三方合作将打造姜黄产业发展的标杆。”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傅超美表示。犍为县作为姜黄地道产区,年产干姜黄约5400吨,占国内总产量30%以上。在论坛上,犍为县详细介绍了姜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表示通过实施国际化标准,犍为姜黄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未来将继续推动姜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正是举办论坛想要达到的效果——搭建一个姜黄产业持续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姜黄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各方将持续推动更多的姜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锦弘集团)


编辑:徐霞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