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百望云出席亚太数字银行创新峰会,荣膺科技创新相关奖项!

2020-01-21 11:51:07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百望云参与亚太数字银行创新峰会(DBI APAC 2020),并荣膺最佳普惠金融发票数字化科技创新奖。

  据悉,本次亚太数字银行创新峰会(DBI APAC 2020)由上海泽为资讯集团(SZ&W Group)联合“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香港金融科技协会”、“亚洲财金联合会”等多家金融领域机构举办,众多业内大咖齐聚,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对于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的助推作用。

  百望云荣获最佳普惠金融发票数字化科技创新奖

  为鼓励近年来涌现的具有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潜力的银行与金融相关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主办方在本次峰会上特别设立了“数字银行创新者大奖——银行与金融科技成功案例与解决方案评选”,旨在同时促进银行与金融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推动银行与金融市场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庞大的数据基础、智能算法的创新,百望云荣获最佳普惠金融发票数字化科技创新奖,成为发票数字化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亚太金融创新迎来无限可能

  相关资料显示,亚洲的数字银行普及率正在快速增长。在中国、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非传统机构正以不同于常规网点业务的方式发展支付、储蓄和小微借贷等业务,利用“第一性原理”重新设计消费者移动体验。如韩国的Kakao,中国的阿里支付和腾讯支付,印度的Paytm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规模。

  百望云参会嘉宾上台领奖

  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市场,挑战者银行和移动金融服务商后发先至,立足金融服务的核心功能和目的,通过运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开放API,语音技术和聊天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根据移动端进行优化设计用户界面和功能,以更加自然和低摩擦的方式融入客户的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手段与技术的进步,让更多银行及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探索全新的运营模式。

  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高信贷效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字时代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以票定信 开启融资新思路

  基于发票数字化大潮,百望云聚焦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及智能算法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放贷思路,为金融产品开发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对中小企业而言,获得信贷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抵押物,外部融资成本高;二是自身管理不规范,缺乏较好的信贷资质。对金融机构而言,面对小微企业群体平均只有3年寿命的现状,其投入产出比很低,风险却较高。

  百望云参会嘉宾正在进行演讲

  要做好普惠金融,面对全国8000万小而分散的小微客群,创新传统小微企业资信审核要求和方式成为必然趋势,将小微企业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做好,平衡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的投入与产出,才能将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和信用打通。

  为此,百望云通过已授权、可访问的企业财税数据及自身独有的智能算法建立了一套风控模型,能够准确、实时地反应企业真实交易行为、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产实力,为银行金融风险评估、票据资产核验领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不仅创造了新的价值链条,也为科技金融的进步与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随着数据全方面数字化,金融科技企业会进一步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新的模式。在这一进程中,百望云将积极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聚合资源、挖掘数据,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等领域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夏坤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